课件编号19839617

第9课 桃花源记 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40012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9课,桃花源,教学设计,统编,语文,八年级
  • cover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作品的语言。 4.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桃花源情结”。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品味作品的语言。 教学难点: 1. 结合时代背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2. 探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桃花源情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千年来,中华民族文化里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桃花源情结”。唐朝诗仙李白有,他说:“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诗佛王维有,他说:“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诗豪刘禹锡也有,他说:“仙家一出寻无踪,至今水流山重重。”……毛泽东同志也有“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的诗句…… (屏幕显示) 桃花源情结——— “世外桃源”已然成为了千百年来国民永远的理想王国。今天我们就循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去探究国人的这种“桃花源情结”。 一、知文意,梳文脉 1.诵读文本 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边读边参考课文注释或工具书,了解文章大意。 诵读过程中,同学参照学习任务单,关注文中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的字词。 2.这是一篇“记”,请随着渔人的行踪,为他绘制一幅进出桃源的履迹图。 3.合上教科书,依照你所绘制的履迹图,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讲述这个故事。 4.打开教科书,重新朗读课文。 二、赏桃源,读“美”点 1.思考:刚才复述故事过程中,你着重复述了哪些情节,你为什么会详细复述这些情节。 2.这些情节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 3.孙绍振教授用了一个“美”字概括了桃花源。同学们聚焦“美”字,从文中探寻桃源的“美点”。 (屏幕显示) 孙绍振教授:《桃花源记》:没有外在和内心压力的理想境界美。 桃花源“美”于何处? 师生紧扣文中字词品析。 明确: 美在自然环境。美在桃花、美在流水。“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美在安静自足。美在生活安康,心情舒畅,“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美在远离战乱,不知时事之祸。桃源“避秦时乱,遂与外人间隔”。美在人情纯朴。“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美在没有等级差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屏幕显示) 桃花源的“美点”——— 4.“晋陶渊明独爱菊”,陶渊明又自称“五柳先生”,那么陶渊明为什么不塑造“菊花源”或是“柳源”?请从“桃”的独特寓意入手,结合课文探讨这个问题。 明确:桃:从木,兆声,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预示。桃,表示预示之树。所以在我国,桃花与人们的美好愿望相关,寄托了人们对人丁兴旺的希望。桃花也意味着生生不息,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源百姓的祝愿。桃花源的设定体现陶渊明对这一社会环境的美好向往。 (屏幕显示) 桃花源的“美点”——— “桃花”源的设定体现陶渊明对这一社会环境的美好向往 再读文章,感受桃花源的“美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