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40446

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75次 大小:517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7课,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学案
  • cover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7课 抗击八国联军 【学习目标】知道义和团运动和抗击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国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义和团运动和“扶清灭洋”;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难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自主学习指导】 本节自主学习时,要学会理解“扶清灭洋”口号,理解《辛丑条约》内容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学习过程】 学习活动一:义和团运动 ※探究问题1:结合前几课所学内容与第一框知识,回答义和团运动产生的背景有哪些?说出义和团的性质(基础知识:记忆)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欧美列强的天主教、耶稣教和沙俄的东正教,依靠不平等条约和大炮的保护,在中国疯狂传播。他们进行文化侵略时,并为本国政府出谋划策,掠夺中国利权,起到了侵略者的大炮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中国人民对此极其痛恨,不断进行反抗。作为较早被传教的山东遭到了外来文化宗教侵略更为严重,因此,山东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榨下,首先爆发了义和团运动。 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义和团转变为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组织。 ★探究问题2:阅读教材第一框,说出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指出义和团的口号,并分析出该口号的积极性与局限性(重点知识:牢固记忆) 清政府为利用义和团抵抗列强侵略,用招抚代替剿灭,并承认起合法地位。 口号 进步性 局限性 “扶清” 对清政府认识不清,抱有幻想。具有迷信色彩。为被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 “灭洋” 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 排斥一切洋人、洋物件,盲目排外 学习活动二:抗击八国联军 ※探究问题1:阅读教材第二框,说出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目的,说明义和团最终的结局及原因。(重点知识:牢固记忆)。 1900年5月底,直接目的: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进一步夺取和扩大在华的政治特权和经济利益。 ※探究问题2:依据阅读教材内容,指出义和团运动的伟大意义。(基础知识:记忆) 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但是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时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人民的反抗力量。(直接控制不行,转向扶植代理人) 学习活动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探究问题:阅读教材第三框,结合前几课对条约的学习,完成下表。(重难点:牢固记忆)--《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内容 影响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税收作担保 是列强对中国空前规模的勒索,西方列强完全控制着中国的经济命脉,人民生活更加贫苦。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束缚了中国人民的手脚,使清政府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帮凶,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使侵略者控制了京津地区和清政府,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实际上是一个“国中之国”,成为了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清政府完全处于列强的控制之下,成为“洋人的朝廷” 该条约的历史影响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合作·提升】依据本节所学内容,尝试回答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产生的历史意义有哪些?(难点知识:牢固记忆) 【整体构建】 【教学反思】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参与国家最多的一次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