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42460

3月是故乡明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227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3月,故乡,教学设计
  • cover
月是故乡明 教学目标 1.牢牢掌握“徘、徊”等16个生字,并能清晰准确地发音,尤其是多音字“燕”的不同读音。 2.深刻领会作品中作者对家、家园和故乡那份深沉而炽热的依恋之情,探寻其中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3.学习并掌握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的评点技巧,记录并分享自己在阅读作品过程中的感悟、理解和评价,与作品展开深入的心灵对话。 4.尝试以散文的形式,抒发对故乡那份独特的情感,表达对故园深深的眷恋和无尽的思念。 教学重点 1.在作品中深入体验到作者对于家、家园和故乡那份难以忘怀的深情厚意,感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使人陶醉其中,流连忘返。 2.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应该学会从宏观角度把握全局,同时注重微观细节,运用点评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感悟、理解和评价,与作品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从而更好地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尝试以散文的形式表达自己对故园的情怀。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间时分,我们一同沐浴在梅艳芳那动人的歌声中,沉醉于《床前明月光》那优美的旋律。)(上课的钟声悠然响起,距离课堂正式开始还有短暂的三分钟)请各位同学回归座位,做好上课的准备!(学生们起立,向老师致以诚挚的问候)在欣赏了这首如诗如画的歌曲后,我们将再次一同品味一首诗歌的韵味。 现在,请大家静心聆听这首诗歌朗诵———《乡愁》。 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曲是哪一首?它唤起了我们怎样的情感共鸣?而这首诗歌又是如何表达的呢?有没有同学能与我分享,它们共同探讨了怎样的主题? 非常好,你们已经触摸到了思乡情感的脉络。自古以来,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今天,我们将共同学习一篇充满思乡情感的散文。首先,请大家翻开课本,寻找我们即将学习的文本。(学生们纷纷翻阅,有的提及《我心归去》,有的则说是《乡土情结》《月是故乡明》……)在众多选择中,最具诗情画意的无疑是《月是故乡明》。 二、解题 我们欣赏文章时,目光首先被吸引的是那醒目的标题。此刻,我们所凝视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这五个简洁的字眼,是否已经触动了你内心深处那份对家乡的无尽眷恋与思念? 1.你是否已经感受到了那份深深的思乡之情? 2.是否让你想起了杜甫笔下的《月夜忆舍弟》? 3.是否又唤起了你心中李白的《静夜思》?其中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或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以及最为贴切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沉浸在诗文的海洋中,有三个元素尤为关键:标题、作者与注释。现在,我们已经略微领略了标题的魅力,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者的世界,探寻那背后的故事。这篇文章出自哪位作者之手呢? 季羡林,这个名字背后藏着怎样的人生传奇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他的神秘面纱。 他,是北京大学的资深教授,是中科院的尊贵院士,是中国语言学、文学翻译的泰斗级人物,更是梵文、巴利文的资深专家。他,来自山东清平,现今的临清县。1930年,他踏上了北京清华大学的求学之路,专攻西语系。四年后,他在济南山东省立高中播种了智慧的种子。1935年,他远赴德国,于哥廷根大学深入研究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终于在1941年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然而,他的脚步并未在异国他乡停下。1946年,他毅然决然地辞去了剑桥大学的邀请,选择回到祖国,为北京大学的教育事业倾注了满腔热血。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兼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1978年更是担任了北京大学副校长。1995年11月,“北京大学季羡林海外基金会”的成立,更是对他一生卓越贡献的极高赞誉。 三、文本阅读 尽管季羡林老先生成就非凡,但他心中始终牵挂着那个宁静的小山村。现在,让我们携手走进这篇散文,感受季老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请全体同学齐声朗读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