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43347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第2课时《数的运算》教学设计及导学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1次 大小:2404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北师大,数的运算,格式,导学案,教学设计,2课时
  • cover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总复习第2课时《数的运算》教学设计 课时主题 总复习《数的运算》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课时学习目标 (1)回顾、整理有余数除法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相关知识,形成数的运算相关知识框架;了解梳理知识板块的过程,逐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习惯; (2)提取解决有余数除法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相关经验,掌握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理解“至少”“最多”在除法实际中的意义;理解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算理和算法,养成验算习惯;初步发展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逐步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2.课时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回顾整理有余数除法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相关知识和解决方法,检验学习目标1的达成情况。 (2)学生通过经历错题分析、拓展延伸练习,检验学习目标2的达成情况。 (3)学生通过回顾整理、分享汇报、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检验学习目标3的达成情况 3.课时学习内容分析 本册数的运算包括两大内容:有余数除法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有余数除法的复习重点是回顾平均分物与操作活动,掌握除法竖式各部分的意义,厘清除数和余数的关系,并能运用示意图、列表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复习强调计算习惯的重要性,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以及验算等计算习惯的养成。 4. 课时学生实际水平 学生已有借助平均分物活动,直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经验,会运用示意图、列表等策略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但在理解余数实际意义“最多”“至少”问题时,有个别学生分得还不够清楚,仍需要再练习。学生对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学习,已有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经验,对于计算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各领域知识板块的整理与复习,学生的相关经验比较少,需要长期的指导。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知识整理,构建框架(指向目标1)学生活动1 一、谈话导入 生动脑思考,积极回顾。 听:听老师的谈话 看:看老师的板书 想:思考回顾 二、回顾、反思 生:思考、回答 有余数的除法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一)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1.大胆介绍自己的方法 生1:我用竖式计算的…… 生2:我在计算的过程时想的是除数的乘法口诀…… 2.倾听、观察 听同学介绍; 看老师板书。 (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1.思考、回答 生1:我在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列出的竖式数位对的很整齐,并且从个位算起…… 生2:我算完之后会验算一下,看是否算正确了。 2.倾听、观察、思考 听:同学介绍; 看:老师板书; 想:思考回顾教师活动1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整理了数与代数中“数的认识”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整理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这一板块。 二、回顾、反思 师问:这学期我们学习过哪些关于“数的运算”知识呢? 板书 (一)有余数除法的整理与复习 1.问:有余数的除法,你是怎么计算的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板书 “余数要比除数小” “最多”、“至少” (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1.问: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你是怎么计算的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2.板书 (数位对齐) (从个位算起) (验算)活动意图说明:学生通过自主构建知识框架,回顾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思维导图,把知识点形成网、连成片,实现结果化教学。通过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回想前一课的复习思路,引发学生积极参与今日的复习整理。通过复习“数的运算”领域相关知识,引发学生对有余数除法和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相关知识的反思,形成知识框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