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46503

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日期:2024-06-1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73530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山东省,城市,阳谷县,中考,一模
  • cover
二。二四年初中学生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一) 亲爱的同学,伴随着考试的开始,你叉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驿站。请你在答题之前, 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 1.试题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将姓名、考场号、考号、座号填写在试题和答题卡指定的位置。 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 4.考试结束,答题卡和试题一并交回。 愿你放松心情,放飞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圆满的答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李阳是一位阅读爱好者,读完《诗词选读》后,他写下了一段随笔,请你阅读并帮助他 完善这一段文字。 对于古典诗词的关注,源自于人们内心对于精神雨露的渴求,而传统文化正是精神雨 露的源头活水。古典诗词大都比较凝练, 。阅读古典诗词,人们享受着语言美 感带来的欢愉和诗词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这大大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视野。阅读古典诗 词,体悟诗词作者的心境,跟他们进行心灵对话,有助于提升人们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学习 像诗词作者一样去感受和思考生活。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每天八小时上班,满负荷运转, 的生活让 人感觉压抑,而阅读诗词可以暂时shū解内心的阴郁,寻找自己心中的精神田园。阅读 古典诗词,从诗词之美中获取生活的诗意。用。一、打动人心的诗词唤起深埋在国 人心中对诗词的记忆和情怀,带领观众畅享中国诗词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古典之美。 生活需要诗意,但诗意并不 地存在。一个人只有徜yng于诗词,发现诗 意,才能在与诗词相会的过程中提升文化素养,让心灵空间更饱满。生活不只是柴米油 盐,还有诗和远方。 1.李阳有两个读音不太确定,有两个字用不会写,用拼音代替,请帮他做出正确选 择。()(2分) A.yihé疏详 B.ning he疏徉 C.ihé疏徉 D.ning he疏详 2.文中横线处四个成语,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脍炙人口 枯燥无味 耳濡目染 自然而然 B.朗朗上口 百无聊赖 耳濡目染 顺其自然 C,脍炙人口 百无聊赖 耳熟能详 顺其自然 D.朗朗上口 枯燥无味 耳熟能详·自然而然 语文试题(一)(共8页)第1页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你帮他改过来。(2分) 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谥号是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土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庙号是古代皇帝 在位时的纪年方式:年号是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用于后人祭奠的牌位上的名号。 B:《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作者 不可考,后经西汉刘向整理。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文章创作上取得很大成就,是“唐宋古文 八大家”之一。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代表作有《水调歌头》《念奴娇·赤 壁怀古》《定风波》等。 D.古人用“阴阳”来表示方位,“阳”指的的是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由此推断阳谷这 座城市起初位于谷山的南面。 5.品读名著语段,体味作者情怀。(7分)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 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 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 跑,把报录人和邻居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瑞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 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这是课文《范进中举》中的一段文字,《范进中举》是中国古代讽刺小说《①》 中节选出的代表性选段,作者是(② ),文中不仅还刻画了科举考试中撞号板的 (③ ),也刻画了两位作者赞赏的人物,写出其中之一的姓名,并简述一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