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章 流体的力现象 第4节 沉与浮 学习目标 1.知道沉与浮的条件 2.利用沉浮条件解释潜艇、轮船、氢气球、密度计等的原理 "听话的小瓶子" 活动: 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和两个过程 漂浮 悬浮 沉底 下沉 下沉 上浮 上浮 分析: 对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1.当F浮>G 时,物体上浮 2.当F浮=G 时,物体悬浮 3.当F浮<G 时,物体下沉 上浮的最终状态为漂浮(F浮=G) 下沉的最终状态为沉底(G=F浮+F支) 知识拓展: 比较物体和液体的密度,判断物体的沉浮 浸没物体悬浮时,F浮=G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因为V排= V物 ρ液=ρ物 浸没物体上浮过程,F浮>G物 ρ液gV排>ρ物gV物 因为V排= V物 ρ液>ρ物 浸没物体下沉时 试一试 小结:物体沉浮条件 (1)上浮:F浮 > G物 ρ液 >ρ物 (2)漂浮:F浮 = G物 ρ液 >ρ物 (3)悬浮:F浮 = G物 ρ液 =ρ物 (4)下沉:F浮 < G物 ρ液 <ρ物 浮沉条件的应用 1、潜水艇 (改变自重,体积不变) 潜水艇的上浮、下沉和悬浮,靠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但它的体积不发生改变);而潜水艇自身重力的改变取决于水舱内充水或放水的多少。 工作原理:内部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靠空气浮力升空。 2.热气球和飞艇 3.轮船 工作原理: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采用空心的方法,增大可以利用的浮力,从而使物体漂浮在水面上。 F浮= G排=m排g F浮=G物 G排=G物 术语:排水量(m排):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 m排 = m船+m货 4.密度计 1.用途:测量液体的密度。 2.工作原理:漂浮原理即G= F浮 3.刻度值的特点: (1)上面读数小,下面读数大 (2)刻度不均匀,上疏下密。 1.重为15 N的物体,浸没于装满水的容器中后,溢出了5×10-4 m3的水,则此物体是( ) A.浮在水面上 B.沉到水底 C.悬浮在水中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B 2.如图所示,A、B两物体静止在水中( ) A.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一定相等 B.两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等,A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C.两物体的密度不等,B物体的密度大 D.两物体的重力不等,B物体的重力大 C 课堂总结 压力差法 称重法 阿基米德原理法 平衡法(漂浮和悬浮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