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48857

15《自相矛盾》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9次 大小:178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自相矛盾,核心,素养,目标,教案
  • cover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分析: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自相矛盾》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它源自《韩非子 难一》。这则寓言通过讲述一个楚国人在市场上既卖盾又卖矛时,自己说的话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自相矛盾。 在课文解析方面,这篇寓言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描述了楚国人在夸耀自己的盾和矛时,先是说盾坚不可摧,接着又说矛无坚不摧,这为后文的矛盾埋下了伏笔。第二层则是通过围观者提出的问题和楚国人的无言以对,点明了故事的主旨:坚不可摧的盾和无坚不摧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这种巧妙的情节安排,使得故事既富有戏剧性,又富含深刻的道理。 此外,课文的语言精练,寓意深刻,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这篇寓言时,不仅能够理解其表面的故事情节,更能够深入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寓言的内容,并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类似“自相矛盾”的情况,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自相矛盾》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更能够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做到言行一致,避免自相矛盾的情况。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 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寓言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寓言中的矛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 3.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寓言故事的文学魅力,能够鉴赏故事中的矛盾冲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寓言故事的文化内涵,理解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领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难点: 1. 分析寓言中的矛盾点,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2. 引导学生将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你们听说过“自相矛盾”这个词吗?它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自相矛盾”的含义) 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对“自相矛盾”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寓言故事,看看其中的主人公是如何自相矛盾的。 2. 朗读课文 教师:请大家先自己朗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现在,我来带大家一起朗读一遍,注意模仿我的语气和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 理解故事情节 教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大家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师:很好,大家概括得很准确。那么,这个楚国人在市场上卖盾和矛时,是怎么夸耀自己的产品的呢? 学生:(回答楚国人的夸耀之词) 教师:嗯,他先是夸自己的盾坚固无比,然后又夸自己的矛锋利无比。那么,当围观者提出质疑时,他是怎么回答的呢? 学生:(回答楚国人的回答) 4. 分析矛盾点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个楚国人的话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思考后发言,指出楚国人的话语中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 教师:没错,他的盾坚不可摧,而他的矛又能无坚不摧,这本身就是一个矛盾。那么,这种自相矛盾的情况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学生:(思考后发言,讨论自相矛盾可能带来的后果) 5. 领会寓言道理 教师:通过这个寓言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