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50430

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16无处不在的能量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5-05-0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3697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格式,教学设计,能量,在的,无处
  • cover
第四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16.无处不在的能量 课题目标 科学观念: 知道常见能量的表现形式有动能(机械能)、声能、光能、热能、电能、磁能等;知道一种表现形式的能量可以转换为另一种表现形式。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说出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了解能量转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思维; 能用能量转换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探究实践: 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探究能量之间的相互转换;会查阅、整理资料,获取能量及其转换的资料和信息。 态度责任: 在进行多人合作时,愿意沟通交流,善于倾听,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了解能量转换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 课前搜集材料、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生活中哪种形式的能量。 评价任务二 讨论交流,进行实验探究,研究能量间的相互转换。 评价任务三 小组讨论交流,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手电筒、小鼓、磁铁、酒精灯和打火机、玩具小汽车、塑料梳子、碎纸屑、烧杯、铁丝、瘪了的乒乓球、热水。 学生准备:提前搜集生活中有哪些能量形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标准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展示一个好玩的魔术 2.老师表演魔术。(用手遮住吹风机、用手指隔空指着桌面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听话"地沿手指的方向向前滚动) 3.谈话:通过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是什么让乒乓球动起来的呢?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是因为吹风机吹出来的风使得乒乓球动起来 师生小结:吹风机吹出来的风是一种能量,能量能使吹风机动起来。 谈话: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物体的运动或工作也需要能量吗? 师:能量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无处不在的能量》(板书课题)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工作需要能量。 通过魔术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 探究活动 评价任务一: 课前搜集材料、小组交流讨论,说一说生活中哪种形式的能量。 1.让器材“工作”起来。 师:任务要求,请五名同学分别到前面来让老师手中的这五种器材依次工作起来。并且告诉大家,它在工作时产生了什么样的能量。老师带来的五种器材,分别是:手电筒、小鼓、磁铁、酒精灯和打火机、玩具小汽车。 依次让学生上台让五种器材工作起来,并说出产生了哪种能量。 2.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形式? 师:生活中有各种形式的能量,并以不同的方式储存、转换。像热能、太阳能、声能、电能、光能、化学能、磁能、风能,上节课学的机械能,还有核能、地热能、潮汐能等等。 3.师生谈话:请同学们想想看,如果没有了能量,人类和自然界会出现什么情况? 4.师总结: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任何东西只要有移动、发热、冷却、生长、变化、发光、发声的现象,其中就有能量在起作用。没了能量,一切物体都将停止运动。 4探究技能指导———什么是概括。教师出示课件:刚才,同学们通过对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进行交流,总结得出能量是一切活动的源泉就是在概括。 学生上台让五种器材工作起来,并说出产生了哪种能量。 生:风能 生:太阳能 生:地热能 ...... 学生想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1.能让器材工作起来,并能说出产生了哪种能量。 2.能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能量形式。 通过让学生上台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怎样让器材动起来,在这样的体验中孩子更容易明白这种器材在工作是产生了哪种能量。通过讨论交流,把课堂上所学的能量和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现象联系起来,更容易让学生理解。 评价任务二:讨论交流,进行实验探究,研究能量间的相互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