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1891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共16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7778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21课,古代诗歌五首——己亥杂诗,课件,16张,PPT,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己亥杂诗 【龚自珍】(1792—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代表作】《定庵文集》。 这组诗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这年龚自珍辞官,由北京南返杭州,后又北上接取家属,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 思绪万千的他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在这路途中,龚自珍一有感触便写下来,扔进篓里。他珍惜诗篇,315首诗一首都没丢。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朗读诗歌,读准节奏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 “浩荡离愁白日斜”作者为何而愁? 诗人离开京城,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他为国家的命运而忧愁,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命运忧愁。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抒情。运用了借代,比喻,拟人的手法。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凋谢,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表达作者自己虽然辞官还乡,但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不忘报国之志。表现了作者自我牺牲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写作特色 诗的前两句既抒情又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这样,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既有“浩荡离愁”,又有“吟鞭东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广阔天涯。这两个画面相反相成,互为映衬,是诗人当日心境的真实写照。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①叙事和抒情有机结合。 本诗构思新颖奇特,诗人以花自喻,一改历代文人对花落泪、伤怀的情调,歌颂了落花献身护花、育花的精神,从而表明自己虽离开朝廷,但愿为国家、社会、人民献身的精神。这样的构思,使该诗充满了积极昂扬的格调,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写作特色 ②构思新颖奇特。 这首诗以“落红”自喻,抒发了诗人自己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要为国家效力的满腔热情和献身精神。 课堂小结 己亥杂诗(其五) 板书设计 以“落红”自喻,寄寓爱国情怀 叙事———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抒情———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1.背诵课文,并用楷书默写。 2.摘抄积累诗文名句。 随堂练习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课下作业 1.背诵这五首诗。 2.感受诗中的意境,试着自己口头描述出其中一首诗的画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