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十一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全章高频考点专训 沪科版 八年级下 名师点金 物质的组成、原子核式结构、分子动理论、物质的分子状态是本章的重点;学会通过分析宏观现象来描述微观世界;运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宏观现象。 考点1 物质的组成 1.如图所示的是铍原子(元素符号为Be)的结构示意图。从空间尺度的角度判断,以下微观粒子中尺度最大的是( ) A.中子 B.原子 C.电子 D.原子核 【点拨】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比原子核大;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所以原子核比质子大。在这几种微粒中原子是最大的。 【答案】B 2.分子的直径太小了,物理学家就想到一种测量分子直径的方法———单分子油膜法,即把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小宇同学把煤油装在滴定管里,记录到煤油滴了400滴时,管内煤油减少了0.4 cm3,其中一滴油滴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是3 m2,试粗略估算煤油分子的直径。 【解】油在水面上形成单分子薄层,油膜的厚度等于分子直径。只要测算出一滴油的体积V和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S,就可以估测出分子直径的大小。这种粗略测定分子大小的方法叫单分子油膜法,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 d==≈3.3×10-10 m。 考点2 原子的核式结构 3.[科学猜想]在探索微小粒子的过程中,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首先发现了 电子 ,进而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B (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 的原子核式模型。 电子 B 【点拨】 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有结构的。科学家对其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题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A是汤姆孙提出的“枣糕模型”,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4.[建构模型][2023·扬州高邮期中]如图所示的是用来说明原子及原子核结构情况的示意图。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带 负 电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内的 质子 带正电。由此图提供的信息可知,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 有 (填“有”或“没有”) 更精细的结构。卢瑟福根 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经 过想象、类比后提出原子 内部结构的猜想,这种方 法在物理学研究中叫 模型 法。 负 质子 有 模型 考点3 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5.[2023·益阳]安化腊肉是益阳的传统美食之一,制作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这一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B.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点拨】 制作腊肉时先在鲜肉表面均匀涂上食盐,过一段时间后,肉的内部也具有了咸味,属于扩散现象,而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B 6.[2022·鄂州]做完广播体操后,一来到餐厅,同学们便能闻到早餐的香味。关于人能闻到食物的香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扩散现象 B.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产生的 C.温度越高,香味越浓 D.温度越高,香味越淡 【点拨】 能闻到食物香味,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香味越浓,故A、B、C正确,D错误。 【答案】D 7.[学科素养 科学本质][2022·常德]下列生活中的事例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端午节蒸粽子时,满屋子都弥漫着粽香 B.将一勺糖放入一杯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 C.打扫教室地面时,在阳光下看到灰尘在空中飞舞 D.腌制腊肉时,将盐涂抹在猪肉表面,几天后整块肉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