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3439

2.2基因在染色体上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2

日期:2024-06-0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3794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因在,染色体,课件,24张,PPT,人教
  • cover
(课件网)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 人有46条染色体,但是旨在揭示人类基因组遗传信息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却只测定人的24条染色体的DNA序列。 问题探讨 1. 对人类基因组进行测序,为什么首先要确定测哪些染色体? 2.为什么不测定全部46条染色体?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要测定某个基因的序列,首先要知道该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 人有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在常染色体中,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分布的基因是相同的或是等位基因,只对其中一条测序就可以了;性染色体X和Y差别较大,基因也大不相同, 1903年,美国科学家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体细胞 24条染色体 精子 12条染色体 卵细胞 12条染色体 受精 体细胞 24条染色体 子代体细胞中的这24条染色体,按形态结构来分,两两成对,共12对,每对染色体中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萨顿发现 1.萨顿假说内容 基因(遗传因子)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也就是说,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萨顿假说的依据 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基因行为(遗传学) 染色体行为(细胞学) 体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配子中的存在形式 在体细胞中的来源 形成配子时组合方式 传递中的性质 成对存在 成对存在 单个 单个 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同源染色体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杂交过程保持完整性、独立性 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形态结构 一、萨顿的假说 染色体 看得见 看不见 基因 Dd D d 平行关系 类比推理法 孟德尔分离定律的核心 减数分裂的核心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 的分离。 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 分离。 同源染色体 成对的遗传因子 推论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即基因在染色体上。 一、萨顿的假说 矮茎 高茎 × 减数 分裂 受精 减数 分裂 高茎 减数 分裂 高茎 高茎 高茎 矮茎 P 配子 F1 F1配子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F2 依据萨顿的理论,在图中的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符号,解释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相关基因用D、d表示)。 一、萨顿的假说 1.萨顿利用假说—演绎法,推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且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  ) 2.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1个基因(  ) 3.雌蝗虫体细胞中的24条染色体,12条来自父方,12条来自母方(  ) × √ × 4.大量事实表明,萨顿发现的基因遗传行为与染色体的行为是平行的。据此做出如下推测,哪一项是没有说服力的(  ) A.基因在染色体上 B.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等位基因分离 C.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基因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使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及时巩固 类比推理一定正确吗?具有说服力吗?有没有更科学的方法?究竟是否无懈可击? 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我更相信的是实验证据,我要通过确凿的实验找到遗传和染色体的关系! 摩尔根是实验学的崇拜者,崇信实验结果更胜于权威们的结论,主张量化研究和实验检验。 我不相信孟德尔,更难以相信萨顿那家伙毫无事实根据的臆测!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实验材料:果蝇 请结合教材P30果蝇的相关信息,总结果蝇作为遗传学的优点。 ①易饲养; ②繁殖快、后代比较多; ③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④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 红眼 白眼 有翅 无翅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的野生型眼色都是红色,1910年, 摩尔根偶然在一群红眼果蝇中发现了 一只白眼雄果蝇。 红眼雌果蝇 红眼雄果蝇 白眼雄果蝇 二、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同型 雌性 雄性 性染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