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4082

第24课《月迹》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466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4课,月迹,教学设计
  • cover
课 题 24 月迹 部编版 五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认识“嫦、娥”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悄、累”。 2.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学习 重难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因此课前我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收集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感悟、圈画批注、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自读质疑,学生间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同步导学案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创设情境,引出“月迹” 【设计意图:由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课题开始质疑,通过理解题目的意思,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1.创设情境,揭题导入新课。 引导语: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永恒的情结,那温润晶莹的月色曾经牵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的情思!同学们,还记得《古朗月行》(节选)这首诗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点拨:这首诗写的是孩子们眼中的月亮,在诗人的想象中,月亮是“白玉盘、瑶台镜”,多么美好啊!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写的也是孩子们眼中的月亮。(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惑吗? 预设:月亮会走路吗?月亮走路会有痕迹吗?“月迹”指的是月亮的足迹吗?月亮的足迹会出现在哪里呢? 3.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当代文学家贾平凹的童年乐园,和他一起回到童年里的那个中秋节的晚上,去触摸他那颗纯洁的童心,去追寻月亮的足迹,欣赏月光下的美景吧!(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贾平凹(wā),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曾获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废都》《秦腔》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探寻“月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落实生字词这一教学目标。通过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引导学生总结概括,为后文的学习作铺垫。】 1.默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相机指导。 (1)“嫉妒”与“忌妒”的意思相同,但字音不同,引导学生正音。 (2)“悄没声儿”中的“悄”是个多音字和“悄然无声”的“悄”是一个意思,意思是“寂静无声”应该读“qiǎo”。读“qiāo”时可组词“悄悄话”。“悄没声儿”中的“没”读轻声mo。 (3)“累”在“累累”中读léi,可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中“累累”一词的意思是“接连成串”,如“果实累累”。 引导:文中其他的叠词还有哪些?找出来。 提示:袅袅、款款、玉玉、银银、疏疏等。 3.默读课文,找出月亮的足迹出现在哪里,理清课文思路。 预设:竹窗帘儿上、穿衣镜上、葡萄叶儿上、瓷花盆儿上、锨刃儿上、眼睛里、天空上。 4.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学会归纳。 教师追问:你们发现的这些月亮的足迹分别都是在哪儿出现的? ①竹窗帘儿和穿衣镜上的月影是孩子们在中堂里看到的。 ②葡萄叶儿、瓷花盆儿、锨刃儿上的月影是孩子们在院子里找到的。 ③眼睛里、天空上的月亮是孩子们在小河边发现的。 小结:月亮的足迹先后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随机板书)这是孩子们寻月的足迹,也是作者写作的顺序。 师提问:作者是怎样通过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写写出月儿的美妙和有趣的呢? 学习任务三:对话文本,品味“月迹”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阅读交流感悟,借助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月亮动态时的顽皮可爱与静态时的恬静柔美;把握寻月过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