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5199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0次 大小:279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5课,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管理学
  • cover
第5课 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课标要求】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 2.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之下古代的中国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 【核心素养】通过对不同阶段官员选拔的方式,明确时空观念和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学习难点】不同时期的官员选拔方式变化原因、古代官员选拔与管理的规律总结。 【知识梳理】 一、秦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角度 西周至春秋 春秋战国至秦朝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选官制度 世官制 荐举和功劳制 察举制(分常科和特科) 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 贵族血缘 才能和军功 名望和才能 家世、道德和才能→只看家世 特 点 官位世袭 缺乏制度化的选官途径 ⑴由地方官推荐取士; ⑵形式多样化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作用 (意义) 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察举制是一种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为两汉国家选拔了大量人才 九品中正制,前期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用人局面 [思考点1]影响秦汉至魏晋时期官员选拔制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⑴生产方式的变化和贵族政治的衰落; ⑵统治者对治理人才的需求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 ⑶尚贤思想的兴起发展; ⑷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等。 (二)官员考核办法 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魏晋南北朝因门阀士族势力强大,战乱频仍,考核大都流于形式,但曹魏、西晋、北朝也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法规。 (三)官员监察制度 1.(中央监察)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西汉晚期御史大夫改为大司空后,御史中丞逐渐成为最高监察官)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 2.(地方监察)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澄清吏治,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设刺史1人。刺史秩卑权重,代表皇帝巡行郡国,依朝廷规定的“六条”纠举强宗豪右和郡国守、相的不法行为。此后,巡视监察制度始终延续下来。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角度 隋唐 两宋 官员选拔: 科举制 ⑴实行科举制的背景(①南北朝以来,寒门庶族地主势力上升,他们希望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积极要求参政,②统治者适应社会阶级关系变化,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⑵科举制的特点(以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⑶科举考试类型与(制举和常举)科目(秀才、明经、进士等); ⑷作用意义(参见《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表现:⑴誊录与糊名,⑵“取士不问家世”,⑶科举成为官员选拔的主要途径) 官员考核 ⑴考核部门:隋唐官员考核归吏部; ⑵隋朝(每年定期考核):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要考核,地方官年终要到中央汇报工作; ⑶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作为考核标准,分为九等,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的黜陟 考核称为“磨勘”,由审官院考核京官,考课院考核地方官 官员监察 ⑴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其长官为御史大夫; ⑵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委派监察官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对地方有巨大的威慑作用 ⑴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则划分路作为监察区; ⑵宋朝监察制度的重要变化是台谏合一,以往只负责言谏的谏官与御史台官员一样拥有了监察的权力 [思考点2] 材料 隋代时,中央的监察机构仍为御史台,改长官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下设治书御史2人为副;改检校御史为监察御史,共12人,专执掌外出巡察。唐初,中央设御史台,由正三品御史大夫为台长,设正四品御史中丞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