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5593

【核心素养目标】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学案(含答案)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4-3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2次 大小:252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学案,必修,选择性,历史,高二,答案
  • cover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 1 课时 ) 一、学习目标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三个子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讲述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的发展历程。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原因、特点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行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的背景,内涵、实施过程,特别是该制度实施的重大意义,培养学生用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认识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涵义和特点,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让学生认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意义,培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认同感。 二、学习过程 【自学测评】 1.背景 ① 历史渊源:我国自古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谁有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②历史经验:历史上历代政府对民族地区的治理理念和政策,为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一些借鉴。 ③旧中国存在民族压迫和歧视政策;我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 ④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共对民族问题有益的探索;民族问题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前途命运。 ⑤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理论。 2.标志:1954年通过 。 3.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先后成立。此外,还成立了一批自治州、自治县(旗)。 4.表现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全面恢复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2)1984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此被纳入法制轨道。 (3)1990年,“三个不离开”,深刻阐释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 (4)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5)1997年, 1997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5.作用: (1)维护国家的集中统一。 (2)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3)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6.中共十八大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有何表现? (1)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被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赋予民族工作新的内涵和重大历史使命,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4)党和国家努力创造各族人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伟大目标。 【合作探究】 探究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的背景 材料1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它(中华民族)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