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7028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政治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4-05-31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3064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4届,上海市,松江区,高三下,三下,学期
  • cover
松江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等级考质量监控试卷 高三思想政治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2024.4 考生注意: 1.试卷共5页,答题纸共1页。作答前,在答题纸指定位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 2.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 3.“单选”是指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多选”是指每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选项,不得全选。 一、赓续历史文脉 谱写当代华章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35分)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源泉。 (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这体现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是 。(单选)(3分) A.连续性 B.创新性 C.统一性 D.包容性 E.和平性 (2)博物馆,承载的是历史记忆,传承的是绵长文脉。习近平指出,要把博物馆事业搞好,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希望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多一些和博物馆的深度接触,进一步增强历史感。发展博物馆事业有利于 。(多选)(4分) A.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 B.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C.加强道德建设,发挥榜样作用,弘扬文明风范 D.丰富中华文化传承形式,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1)春节是传承不息的文化纽带,春节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理念。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在中国的努力与推动下,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决议,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这是 。(多选)(4分) A.中国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尊重文明多样性的务实行动 B.中华文明所特有的巨大传播力及其影响力的重要体现 C.促进世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与相互融合的强有力举措 D.联合国大会各成员国对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的充分尊重 (2)结合材料,从“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和“影响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角度,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12分) 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两个结合” 。(多选)(4分) A.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理论创新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B.有力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C.完整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D.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深刻认识 4.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盛世修文的宏愿,蕴藏着深沉的家国情怀、民族情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亲自批准建设中国国家版本馆等一系列修文、修典重大项目,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强调:“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 结合材料,运用链接中的原理,谈谈我们要把“盛世修文”这件大事办好的理由。(8分) (链接: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反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