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58286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子衿》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0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7次 大小:194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单元,子衿,诵读,古诗,课外
  • cover
《子衿》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读懂《子衿》中的诗句。 2.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能够读懂并理解古典诗词。 3.培养学生对优秀古诗词的兴趣。 4. 通过学习《子衿》,让学生充分感受古诗的美妙,增强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子衿》创作背景,理解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能够读懂并理解古典诗词,具体表达《子衿》的主题。 2. 培养学生对优秀古诗词的兴趣,加深学生理解和感受《子衿》的主题。 三、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文言文中的用词。 2. 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讲解、学生翻译、小组讨论、批判性阅读、自由诵读等多种方式的教学教法将会被运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我国自古便是一个诗人辈出的国度,也是一个诗词遍地开花的国度,但又是个含蓄的国度。我们中国人都比较含蓄,即使在极度想念的情况下,他也不会直接呼喊:我好想你啊!今天,我们要学的《子衿》就是这样一首让人执念的诗。 2. 文学常识介绍: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直叙(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把思想感情及与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先说别的事物,以引起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开端。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3.了解作品:《诗经》 《诗经》 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始称《诗经》,列为“五经”之首。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按照音乐特点,《诗经》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风’包括周南、召南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共105篇。“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领,共40篇。是宫廷用于祭祀的乐歌。 4. 诗歌讲解: 学生齐读诗歌,划分诗歌节奏。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结合注释,讲解诗歌内容。 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美称,这里指“你”。衿,即襟,衣领。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宁(nìng):岂,难道。 嗣(sì)音:寄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 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挑(tiāo,一说读tāo)兮达(tà)兮:独白徘徊的样子。挑,也作“佻”。 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结合注释,翻译诗词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思念。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把音信传?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找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的城楼上。 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 整体感知 (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内容:诗歌描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 诗节内容: 1.自述怀人:恋人约会不至; 2.内心独白:独自徘徊感慨。 (2)“子衿”改为“子衣”好不好?(比较“衿”与“衣"差异) 不好。以心上人的衣饰指代恋人,用了借代的修辞,对方的衣领给她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恋人的纤毫细节她都铭刻于心,使她念念不忘,则是对人的相思禁怀。 (3).为什么是在“城阙”相会呢? 站得高看得远,急于想看见心上人,思念之切。 (4)”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改为“一日不见,如三日兮”好不好? 不好。远用了夸张的手法,造成主观时间和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强烈的思念表现得淋漓尽致。 (5)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主人公在等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