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8863

9.2《项脊轩志》课件 (共3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4251416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归有光及其作品,知人论世。2、理解《项脊轩志》的主旨及作品写作意图,感受作者对家道中落的感伤和对故居亲人的眷恋之情。3、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学习并掌握文言文的分析方法。4、通过小组讨论和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5、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提炼和总结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艺术手法。重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怀。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文学特点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记”这一独特文体。所谓“记”,乃古代文人士大夫以记叙、描绘、抒情等多种手法,记录身边事、物、景或人,往往寓情于事,寄意深远。 这种文体既体现了作者的个体情感体验,又承载了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项脊轩志》,便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情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家庭生活画卷。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佳作,感受其深沉的人文关怀与艺术魅力。 志-记 作者简介 归有光(1507-1571) ,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 他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主要特点是:①即事抒情,真切感人。②注重细节,刻画生动。③篇幅短小,言简意赅。④结构精巧,波折多变。 其文风后人评价曰:“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写作背景 归家家族曾经一时兴旺,但是归有光的祖父和父亲都没有功名,做了一辈子平民百姓。母亲二十五岁时就丢下三子两女与世长辞,父亲是个穷县学生,家境急败落。也许就是这种困境,迫使年幼的归有光过早地懂得了人间忧难,开始奋发攻读。 他追忆祖宗的荣耀,直面现实的惨淡,他不甘心家道中落,急切希望通过自己一人博取功名从而光宗耀祖,重振门庭。 归有光久试不第,在家乡备受嘲讽与冷遇,使得他更加珍视家人的感情,但家族分崩离析。在这种隐痛之下,归有光创作了这篇散文。 《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三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当时归有光17岁,他通过所居项脊轩的变化和几件小事的描述,表达了对家人的怀念之情。 在经历了结婚、妻死、不遇等人生变故后,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 课前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 一、古今异义 原句 古义 今义 (1)室仅方丈 一丈见方。 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 (2)往往而是 到处。 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去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3)比去,以手阖门 及,等到 比较、比画、比喻 (4)后五年,吾妻来归 返回、还给 指女子出嫁 二、一词多义 1、置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动词,挪置 (2)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动词,设置 2、顾 (1)顾视无可置者:动词,环顾四周 (4)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动词,看 3、之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助词,的 (2)先妣抚之甚厚:代词,她 (3)儿之成,则可待乎:助词,主谓取独 (4)他日汝当用之:代词,代指象笏 (5)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音节助词,不译 4、而 (1)某所,而母立于兹:代词,你的 (2)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连词,表并列相当于“又 (3)”呱呱而泣:连词,表示修饰,相当于“地” (4)余扃牖而居: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5)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5、以 (1)娘以指叩门扉曰:介词,用 (2)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连词,相当于“来“ (3)能以足音辨人:介词,根据,凭借 6、于 (1)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在 (2)室西连于中闺:介词,跟,和 (3)其制稍异于前:介词,比 三、词类活用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