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59685

4乡愁 课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1431349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乡愁,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乡 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 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了解作者 余光中(1928—2017)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评论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1949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出版诗集、散文集、评论集、翻译集40余种,代表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钟乳石》《万圣节》《莲的联想》《白玉苦瓜》《与永恒拔河》等。 了解背景 余光中1949年去台湾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20世纪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其中有人们争诵一时的“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 选自《余光中选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卷网-1999年版)。《乡愁》写于1972年。同所有漂流到海岛台湾的人一样,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 同时由于大陆和台湾之间人为的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多年的当代诗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了这首浅易但韵味无穷的《乡愁》。 20世纪70年代初创作《乡愁》,余光中在回忆创作过程时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乡愁 生字词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本诗共四节,用了哪几个表示时间推进的词语? 小时候 现在 后来 03 长大后 02 01 04 诗中用了哪几种意象来表现乡愁?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这几个具体的意象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种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数量词和形容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物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情感。 诗歌的第四节能去掉吗?为什么?对诗意的拓展有什么作用 不能。如果去掉第四节,这首诗只是一首普普通通的思念故乡的诗;有了第四节,前三节就成了铺垫,这一节又画龙点睛,乡愁的诗意升华为“国愁”和“民愁”了。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感悟诗人要表达的情感,是理解和赏析诗歌的重要途径。 作者通过创设意象,把抽象的乡愁化作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这就是乡愁。 “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是在余光中的《乡愁》里,它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这一转化的 诗歌中所选取的意象之间是什么关系?请简要说明。 递进关系 这些意象是按照诗人的人生经历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并且从感情的抒发来看,是层层推进的关系,邮票、船票、坟墓三个意象,不过是铺垫而已。末节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它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深情,比起前面三节的乡关之思、爱人之情、亲人之情,具有一种崇高美,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作者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