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0936

选择性必修3 第2课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含答案)

日期:2024-05-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40次 大小:53749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选择性,必修,2课,中华文化,世界,意义
  • cover
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课程标准】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时空坐标】 【概念阐释】东亚文化圈,严格意义上,是指在古代以中国为主,包括了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地。其主要特征包括汉字表达的种种文化模式、以儒学为主的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中国佛教和至唐朝臻于完善的律令制度。其中,汉字是东亚文明承载的工具,其他文化特征都是以汉字为基础、以汉文为传播媒介而形成的。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独具特色的文化,秦汉以后中华文化逐渐影响周边,中国成为东亚文化传播的中心。日本、越南、朝鲜与中国相邻而居,或一衣带水,或壤土相连,或山川相连,有着良好的地缘关系,这就为相互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时期;隋唐是东亚文化圈的兴盛时期;宋元明是东亚文化圈的发展期;清朝是东亚文化圈的瓦解时期。 【知识梳理】 一、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吸收外来文化) (一)吸收融合古印度佛教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释迦牟尼创建于古印度。以后广泛传播于亚洲及世界各地,对许多国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产生过重大影响。 1.历程 (1)开始传入: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2)日趋兴盛: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前者主张通过长期苦修,排除杂念,渐悟成佛;后者主张想要成佛不必长期修行,只要领悟到净土在自己心中,就可以顿悟成佛。南宗的简单速成,战胜了北宗, 南宗成为禅宗正宗 ,垄断了佛坛。 )(3)完成本土化: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 所谓佛学中国化,最要的是在其冲淡了宗教精神,加深了人生情味。 ———钱穆 宗派 创始人 教义主张 天台宗 一切“皆由心生” 华严宗 法藏 “尘是心缘,心为尘因”,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的 唯识宗 玄奘 “万法唯识”、“心外无法” 禅宗 达摩 “禅”:静坐沉思。 主张佛在心内,无需苦练修行,只需净心醒悟。 南宗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教在唐代的地位受政治影响。 唐高祖和唐太宗置道教于佛教之上; 武则天为了取唐建周,又把道教贬在佛教之下; 唐武宗为了打击佛教寺院的经济势力,下令灭佛; 唐宣宗继位后又立即扶持佛教。 (4)由盛转衰:宋明时期,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思考1佛教兴盛会带来什么危害?为此统治者采取什么应对措施? 危害:①不利于国家的赋税徭役: ②出世态度有悖于儒家伦理纲常; ③不利于军队和官府发展: ④寺庙奢侈,僧侣不检。 措施: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帝都曾下令灭佛,毁寺庙、遣僧侣、收田亩 思考2佛教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的原因 ①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具有包容性、融合性;东汉以来儒学经学化变得迂腐、僵化,不能满足时代需要。 ②佛教关注社会问题,给人民精神寄托并与中国文化相融合,实现本土化; ③适应统治者控制民心的需要,有利于维护统治; ④社会统治的黑暗和封建剥削的沉重,人们生活困苦,寻找精神寄托等。 2.影响: (1)积极: ①佛教思想中对宇宙、人生的分析,蕴含着独到的哲学智慧,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 ②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 ③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佛教建筑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云冈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