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勇敢的鄂伦春》 学科 音乐 学段: 低段 年级 一年级 相关 领域 识读乐谱 综合性艺术表演 音乐情绪与情感 教材 人教2011课标版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 本课以“关注音乐听觉”和“以音乐为本”为指导思想,根据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和授课班级已有能力,抓住作品轻松活泼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理论依据: 《音乐课程标准》课程基本理念第2项:“强调音乐实践”中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声势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2.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勇敢的鄂伦春》为五声宫调式,连续八分音符的节奏,似乎使人们听到了奔跑着的马蹄声,全曲由四个方整乐句构成一段体,每句又可分为两个乐节,歌词的风格统一,使人们感到十分亲切。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知识储备方面,本课的知识点是四度小跳音准,学生曾唱过带有小跳的歌曲,会对本课学习有帮助。 在音乐能力方面,一2班学生音乐感普遍较好。有2/3学生曾经或正在学习乐器,音乐听觉能力较强,他们能够运用正确的呼吸演唱,但声音比较白,有一部分同学出现大白声演唱,大部分学生能唱好三度以内的音程。学生有较好的稳定拍能力。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验中,没有接触过鄂伦春族音乐,可能不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教学中,我将采用对比、模仿等方法,引导学生唱会、唱好歌曲,把握音乐风格。 3.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增进对鄂伦春族音乐文化的了解,喜欢民族歌曲。 2.通过学唱鄂伦春族民歌,感受鄂伦春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通过识对比法、体验法让学生感受鄂伦春族歌曲的特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勇敢地鄂伦春》 2、肢体感受歌曲,为稳定拍创编动作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教学流程示意 4.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第一部分:视频导入 阶段目标:了解鄂伦春族音乐文化,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鄂伦春民族生活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视频,看看这是哪里?这里的人们在干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大兴安岭、图片里的人们在骑马、射箭、开枪,可能是打猎吧 2.介绍鄂伦春族生活 这是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这里有数千里的原始森林,在美丽的大兴安岭下住着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鄂伦春族。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比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很久以前,鄂伦春族人是以打猎为生,性格彪悍,过去他们就是凭着一杆枪,一匹马翻山越岭日夜巡逻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他们用歌曲、舞蹈表现他们的日常生活。 刚刚我们在视频中听到的背景音乐,就是一首好听的鄂伦春族民歌,名字叫“勇敢的鄂伦春”———出示课题 第二部分:歌曲学习 阶段目标:唱会、唱好歌曲 初听———感受歌曲 阶段目标: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鄂伦春族音乐风格和歌曲“勇敢的鄂伦春族”的音乐情绪。 1.教师带着学生用摇头、拍击稳定拍动作肢体参与,边聆听边随音乐拍击。 2.安静倾听歌曲后谈感受。 3.跟唱:轻声跟着钢琴一起唱一唱(手点稳定拍唱) 4.跟唱:放出声音唱一唱(手做稳定拍拍腿2次+拍肩动作2次) 学习旋律 阶段目标:帮助学生发现歌曲有哪些音组成的,在指音基础上加上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识谱综合能力。 1.师示范唱曲谱,板书开始音和结束音,歌中还出现了哪些音?生帮老师补充完整。 2.学生将打乱的音阶,由低到高排列音序。 3.学生按顺序唱结合柯尔文手势慢唱音阶 4.教师打乱顺序手指4组音: 师指生唱(第1组音) 师唱生指(第2组音) 师指生唱(第3组音) 师唱生指(第4组音) 5.到曲谱中找一找4组音在什么地方? 6.师生接唱、生生接唱,集体接唱、个人接唱 7.背唱,逐步消失曲谱,学生最终达到背唱曲谱 (三)学唱歌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