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3573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12《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40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渔家傲·秋思,教学设计
  • cover
初中语文———《渔家傲·秋思》 教学设计 (一)解题旨———析语言,品词句 一、 解题:秋思 “秋思”,顾名思义,“关于秋天”的,或者是“在秋天里”的一些思想、思考、情思。秋天在中国文化里面常常代指着肃杀、凄凉、萧瑟,因此从题目可以看出来,这个作品应该是抒发一种比较低沉的情绪的作品。 二、析语言,品词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景和江南风光大不相同,大雁又飞回到衡阳去了,一点留恋的意思都没有。边塞所特有的声音,连同军营的号角从四面纷纷响起。层峦叠嶂里,烟雾弥漫,残阳西沉,一座古城,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饮一杯浊酒,我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亲人,眼下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不知何时返回故里。 只听见羌笛悠悠,又见寒霜满地,戍边的人整夜难以入睡。将军和士兵都愁白了头发,流下了眼泪。 (二)悟情思———通意境,析手法 1.作者以一个“异”字总领上阕,秋天的塞外到底异在何处呢? 气候异:大雁都毫无留恋之意的往衡阳飞去了,可见天气极冷。景色异:层峦叠嶂,烟雾弥漫,孤城紧闭。声音异:边地特有的各种声音:风声,鼓声,马嘶声……声声入耳。 2.写景的角度:词的上阕作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绘边地景物。作者选取了具有边塞特色的意象(上阕:大雁、边声、号角声、千嶂、长烟、落日、孤城),营造了边地孤寂荒凉的环境氛围,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修辞的角度 对比: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杯”与“万里”形成鲜明对比。浊酒一杯,远不能消除对万里之外的家人的思念。表达了戍边将士们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 用典:燕然未勒归无计 《后汉书.窦宪》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出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此句表现了词人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无计二字也很好的传达了将士们誓死报效朝廷的决心。 互文:将军白发征夫泪 “白发”不单指将军,士兵也久戍不归。流泪的也不只是征夫,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哀伤落泪,将士们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之情跃然纸上。 (三)懂题旨———探作者,鉴评价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祖籍郑州(今陕西彬县),移居吴县(今江苏苏州)。少时贫而好学,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范仲淹曾积极推行“庆历新政”,为人廉洁公正。词作仅存五首,描写边塞秋思,羁旅情怀,突破了宋初词专写儿女柔情的界限,风格明健豪放。有《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喜好弹琴,然平日只弹《履霜》一曲,故时人称之为范履霜。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他的《岳阳楼记》一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为千古佳句,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情怀,也是他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统帅,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成为后来王安石“熙丰变法”的前奏;他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经他荐拔的一大批学者,为宋代学术鼎盛奠定了基础;他倡导的先忧后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朱熹称他为“有史以来天地间第一流人物”! 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重内轻外政策,对内加紧控制,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弃警戒,武备松弛。宝元元年(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而事起仓促,将不知兵,兵不知战,以致每战辄败。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庆历三年(1043年)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他到任后,一方面加强军队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