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5284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知识点梳理(学案)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2次 大小:710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4课,学案,梳理,知识点,孙权劝学
  • cover
4.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一、课文助读 【文题解读】《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劝学,劝勉别人学习。题目交代了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 【作家作品】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传世。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兼及经济、文化。本书长于描写战争,《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都是描写战争的名篇。书名“资治”,说明本书编撰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本书原名《通志》,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将其命名为《资治通鉴》。 【写作背景】文章所叙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麾下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魏、蜀、吴三方鼎峙的局面。为了加强国力,孙权劝吕蒙多学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就发生了。 二、课文解析 原文 参考译文 赏析与理解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了,不可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十分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另外拭目相看,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层意 第一层(开头至“蒙乃始就学”):事件的起因。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 ●内容理解 1.“不可不学”是双重否定句,这一句式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可见他对吕蒙的关心和寄予的厚望。 2.从孙权劝学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孙权的形象? 【答案】孙权劝学表现出孙权的善劝、诚恳,对下属要求严格、关心爱护,且对下属抱有殷切的期望。 ●写作手法 第一层是怎样以对话表现孙中权劝学这一过程的? 【答案】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且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层意 第二层(“及鲁肃过寻阳”至结尾):事件的高潮、结果。写鲁肃“与蒙论议,大惊”“结友而别”。 ●内容理解 1.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答案】①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②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鲁肃“拜蒙母”“结友”说明了什么? 【答案】“拜蒙母”“结友”极其郑重,足见鲁肃对吕蒙的敬重,既突出了吕蒙的惊人长进,又表现了鲁肃对吕蒙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