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6699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15236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四川省,仪陇,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
    仪陇中学校高二年级下期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题 组卷网,总分:100 分 考试时间: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 ) A. 商朝甲骨文记载 B. 西周分封制 C. 春秋战国诸侯国 D. 秦朝郡县制 2.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在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 A. 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B. 用森严的礼乐制度强化封建君主专制 C. 血缘关系是维系国家统治的重要支柱 D. 小农经济是封君统治的主要经济基础 3. 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为此,他主张 A. 统治者要“为政以德” B. 以无为达到无不为 C. “非攻”可以民富国安 D. 君主要以法来治国 C .“非攻”可以民富国安 D.君主要以法来治国 4. 根据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结论是 评价 出处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 《封建论》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 《藏书》 A. 秦始皇制定了统一的法律 B. 秦建立了皇权至上的皇帝制 C. 秦始皇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D. 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及制度 5.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 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6. 如表为唐朝天宝前后户数和人口数变化一览表。导致这一时期人口变化主要原因是 年度 公元(年) 户数(户) 人口数(人) 资料来源 中宗神龙元年 705 6156141 37140000 《资治通鉴》 玄宗天宝十四年 755 8914709 52919309 《通典·食货志》 代宗广德二年 764 2933125 16920386 《旧唐书》 德宗建中元年 780 3805076 《唐会要》 宪宗元和十五年 820 2375400 15760000 《旧唐书》 文宗开成四年 839 4996752 《旧唐书》 A. 自然灾害的频发 B. 均田制遭到破坏 C. 政治局势的影响 D. 疆域的不断缩小 7. 下图是中国某一时期的地方机构设置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政治( ) A. 充分吸取了隋唐以来地方机构设置的教训 B. 有效改变先前武将擅权、藩镇割据的状况 C. 分化事权、相互监督,有效加强君主权力 D. 为此后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埋下制度伏笔 8. 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不久以后,谋克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上述现象 A. 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 B. 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 C. 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 D. 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 9. 元朝设置行省时,常常人为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如从地理位置上看汉中、安康属于南方,其生活习俗与四川差距很小,不将它们划入四川而划入陕西。由此可推知元朝设置行省的出发点是( ) A. 防止地方割据 B.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 传达行政命令 D. 扩大国家的疆域 10. 下表是宋代理学家言论。由此可知,他们 言论 出处 礼者,理也,文也。理者,实也,本也。文者,华也,末也 程颐、程颢《二程集》 三纲五常,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