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67529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课件(共18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5-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6769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拟行路难 (其四) 鲍照 1.了解作者及其生平,把握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把握诗歌情感的能力,提高知人论世的诗歌阅读能力。 3.学习以意逆志之人密室的诗歌鉴赏方法 学习目标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鲍照(约415年~470年)南朝宋代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人称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了解背景 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封建等级制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形成于东汉,魏晋南北朝时盛行。中国古代官宦人家的大门外有两根柱子,左边的称“阀”,右边的叫“阅”,用来张贴功状。后世把世代为官的人家称为阀阅、门阀世族、士族。汉武帝时“独尊儒术”,官僚多以经术起家且他们门生故吏遍天下,形成一股社会力量。其后代承家学而累世为官,到东汉中叶便有了世代官宦的大姓豪族。 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制度发展的顶峰。大地主,大豪强控制了一个国家的大部分。有时候皇帝也不得不受控于大地主、大豪强。他们在国家的经济、政治都占据着统治地位,这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森严的等级制度。特殊的地位,造成了一大批的奢侈淫逸之徒,这就为门阀制度的没落埋下了种子。隋唐时期:为了巩固国家政权,当政者大力打击门阀士族,为提拔寒门之士,而采用科举制度,科举的兴起,促使了门阀制度的没落。 鲍照出身寒微,“身地孤贱”,空有一身才华,郁郁不得志,至多只做过一些小官。他的诗文与谢灵运一样很有影响,居然史书无传。可见鲍照身前身后的寂寞冷清境况。钟嵘为之叹道:“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诗品》)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鲍照努力抗争,积极进取,争取机会;一生仕途坎坷,多做小官,怀才不遇。 门第决定人生走向,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 本首诗的诗眼: 愁 “行路难” 是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拟行路难 解题 原文 泻水置平地, 各自东西南北流。 译文: 倾倒水于平地, 水向四处分流。 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蕴含了怎样的道理 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人的遭际像水依照高低不同的地势而流向各方一样,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通过泻水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现实社会中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 原文 人生亦有命, 安能行叹复坐愁? 译文: 人生是即定的, 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 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无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第三句中的“命”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