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1577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1次 大小:58083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广东省,次月,解析,原卷版,试题,语文
    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卷 一、积累运用(30分) 1默写古诗文 (1)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_____? (2)蒹葭苍苍,_____。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青树翠蔓,_____,_____。 (4)_____,_____。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_____,悠悠我心。_____,_____? (6)古典诗文别有洞天,蕴含无限思绪。《诗经》中,男子面对眼前的“_____,_____”,感叹“所谓伊人,在水之湄”;女子痴迷地思念心中的恋人,只好“挑兮达兮,_____”,抒发自己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民俗蕴含乡情童趣。听,宛转悠然的笛声,让人叹为观止;看,精彩纷呈的社戏,让人目不暇接;品,奋楫棹舟的夏夜,寻一脉幽悄,乐趣无穷! ②民俗蕴含淳朴民风。听,nǎo pàn上还响着脚步声;看,东山的méi zǐ西山的谷;尝,香香的米酒甜甜的馍。 ③民俗蕴含力量之美。听,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让人战栗zhèn hàn;看,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让人活跃亢奋;品,jiá rán ér zhǐ的安塞腰鼓,让人大彻大悟。 ④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遥远的先民遗风,时下的人情世故,尽在民风民俗中。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 ;,。 2. 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nǎo pàn( ) (2)méi zǐ( ) (3)zhèn hàn( ) (4)jiá rán ér zhǐ( )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叹为观止 B. 粗犷豪放 C. 大彻大悟 D. 人情世故 4. 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民间文化,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习俗、风尚。 B. 民俗是民间流传风尚、习俗,是由民众世代传承并创造的民间文化。 C.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D. 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世代创造并传承的民间文化。 5. 仿照下列句式,续写两个句子。 或在元宵,家家户户同赏一盏花灯;或在清明,九州大地共寄绵绵情思;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开展了“古诗苑漫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6. 在活动中,班委搜集了很多描写四季美景的佳句,请你将这些名句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排列。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②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⑤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 排序: 7. 为了了解初中生诵读古诗文的原因,八年级(1)班同学对其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下图,请你根据下图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探究结果: 8. 小玉同学想朗诵《子衿》,下面最适合作为其配乐的一项是( ) A. 《平沙秋燕》———宁静抒怀 B. 《十面埋伏》———壮丽雄伟 C. 《胡笳十八拍》———委婉悲伤 D. 《高山流水》———清新明快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古文阅读(共14分) 完成下面小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