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2320

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 (无答案)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2次 大小:730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导学案,答案
  • cover
第四单元 第14课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一、学习目标 ○了解演讲者的观点,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学会运用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的方法。 ○梳理演讲者的思路,把握演讲词层层推进的结构。难点 o理解演讲中的事例对于观点的印证作用。重点、难点 二、课文预习资料速查 【一】作者简介 丁肇中,1936年生,祖籍山东日照,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研究方向是高能实验粒子物理学,曾发现"J粒子"。 【二】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瞭望》1991年第44期。有改动。1990年5月,《瞭望》周刊等单位组织“情系中华”征文活动,历时一年多,收到来稿近千篇。《瞭望》周刊海外版对部分来稿进行了刊登,在海内外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征文评委会评出两篇特别荣誉奖,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的《怀念》是其中一篇。1991年10月18日,征文活动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丁肇中在会上发表了这篇演讲。 【三】文体知识 演讲词的类型 叙事型: 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辅以适当的议论、说明和抒情。叙事型演讲词通过对事件、人物和景物的记叙描述,表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说理型: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它具有正确、深刻的论点,使用确凿、充足、具有说服力的论据,进行富有逻辑性的论证。 抒情型: 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演讲者在演讲中抒发爱恨悲喜等强烈的感情,对听众动之以情,以“情”这把钥匙来打开听众的心灵。 【四】必考字词知识速查———读读写写 1.瞭(liào)望:登高远望。 2.缅(miǎn)怀: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3.探察:探听侦察;察看。 4.探讨:研究讨论。 5.检讨:找出缺点和错误,并做自我批评。字音易错,注意声调。 6.彷徨(páng huáng):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7.激变:急剧变化。 8.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9.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本课指不做任何实验的消极观察。 10.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五】多音字 mái(埋头) yīng(应该) 埋 应 mán(埋怨) yìng(应变) 【六】形近字 缅(miǎn)(缅怀) 儒(rú)(儒学) 湎(miǎn)(沉湎) 懦(nuò)(懦弱) 彷(páng)(彷徨) 盲(máng)(盲目) 仿(fǎng)(仿写) 肓(huāng)(病入膏肓) 【七】近义词辨析 词 袖手旁观 置之不理 同 两词都有不去管的意思。 异 侧重于不去帮助。 侧重于不理睬。 例 ①老人在马路上摔倒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要伸出援助之手。 ②爸爸让我浇花,我不能置之不理。 三、课文精读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格物:推究事物的道理。致知;获得知识。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作者用标题点明了观点。】 ①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点明写《怀念》这篇文章的初衷,由此转入演讲的主题。〕多年来,我在学校里接触到不少中国学生,因此,我想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提出问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全文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①):提出问题———学习自然科学的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演讲原因→引出论题→中国学生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 ②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这样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引用】〔引出“格物”和“致知”,紧扣文题。〕就是说,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简单明了地解释了“格物”和“致知”,便于读者理解。〕用这两个词语描写现代学术发展是再恰当也没有的了。现代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