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2363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27张ppt)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14701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7课,壶口瀑布,课件,2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 ———刘子诚《壶口》 吞吐万壑百川浩,出纳千流九曲雄。 ———张应春《观壶口》 石堑横分薄烟雾,天瓢倒泻吼雷霆。 ———崔光笏《壶口》 新课导入 壶口瀑布 梁衡 读读写写 ①铸(zhù) ②告诫(gào jiè) ③推搡(tuī sǎng) ④霎时(shà shí) ⑤驰骋(chí chěng) ⑥漩涡(xuán wō) ⑦寒噤(hán jìn) ⑧迂回(yū huí) ⑨汩汩(gǔ gǔ) ⑩湿漉漉(shī lù lù) 震耳欲聋(zhèn ěr yù lóng):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前呼后拥(qián hū hòu yōng):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遏,止。 了解作品·梳理结构 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默读课本95页“单元导读”,寻找《壶口瀑布》这一文章的体裁特点。 如果要写一次出游,你会写哪些内容呢? 游记三要素 所至(线索)———即作者的游踪。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化组织文章内容,是游记最常见也最标准的模式。 所见(主体)———即作者在游览过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风土人情、历史掌故、现实生活等。作者游踪所及的人、事、物、景都可以成为游踪的内容 所感(灵魂)———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所至是骨骼,所见是血肉,所感是灵魂。 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 所至:雨季(2段)、枯水季(3段) 所感: 4段: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6段: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默读文本,寻找《壶口瀑布》的“所至”和“所感”。 1段:交代地点和游览次数 2段:雨季的壶口瀑布 3-5段:枯水季的壶口瀑布 6:总结升华———性格品质 迅速浏览文本,梳理《壶口瀑布》的文章结构。 总 分 总 了解作者·品味语言 阅读课本96页“预习”内容,如果有一个机会去观赏壶口瀑布,你会在哪个季节去?为什么? 艺术美只存在于创造之中,重复旧套子,不论是重复自己还是别人,都绝对不会有美。 ———梁衡 如果要把一篇游记写得有新意,应该怎么办呢? 写人所未至之景,或写人虽至而未见之景。 作者简介 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历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出版散文集《只求新去处》、《人杰鬼雄》等。 梁衡的散文创作讲究谋篇布局,注重炼字铸句。他强调游记写景散文要有“四美”———描写美、境界美、哲理美、语言美。 梁衡 朗读文章第二段,寻找作者在雨季的“所见”,并思考: 作者是怎样描写雨季“所见”的? 壶口瀑布在雨季有怎样的特点?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其时,正是雨季,那沟已被灌得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