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75041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1课时) 习题课件(共46张PPT)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日期:2025-10-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0次 大小:126463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物理,PPT,46张,习题,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六章 力和机械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第1课时) 1. 知道杠杆的定义和准确找出杠杆的五要素。 2.会画出杠杆的力和力臂。 3.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出杠杆。 4.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 杠杆的五要素。 2.杠杆的力和力臂的作图。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杠杆:能绕某一_____转动的硬棒(直棒或曲棒均可)。 (2)杠杆五要素: ①支点O:杠杆绕着_____的点; ②动力F1:使杠杆_____的力; ③阻力F2:_____杠杆转动的力; ④动力臂L1:支点到_____作用线的距离; ⑤阻力臂L2:支点到_____作用线的距离。(力的作用线相当于一条沿着力的方向的直线,可用虚线沿着原来力的方向延长) 固定点 转动 转动 阻碍 动力 阻力 如图,开瓶盖的起子是杠杆。开瓶盖时,对于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下图表示正确的是 ( ) C [方法指导]支点O:杠杆绕着转动的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下列关于杠杆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 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C. 杠杆支点一定在杠杆上 D. 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C (1)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找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①找支点O; ②找出力的作用线(力的延长线用虚线) ③画力臂(虚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④标力臂。 (2)补充说明:力臂通常有两种表示方式,如图所示,选择哪种表示方式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请在下图中画出动力F1的力臂L1。 [方法指导]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首先通过支点O作力F1的作用线的垂线,然后画上垂足,标上名称L1。 如图,杠杆AOB保持静止,O为支点,请作出动力F1的力臂L1和阻力F2。 (1)杠杆平衡是指:杠杆_____或_____。 (2)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进行实验(课本P25)。 (4)实验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即杠杆原理)是_____。 写成公式_____。 静止 匀速转动 便于测量力臂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实验中所用钩码均相同,杠杆质量均匀,相邻刻度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1)实验前杠杆左端高、右端低,此时杠杆处于_____(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接下来应将杠杆左端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处于水平静止状态。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并选取杠杆中点作为支点的好处:①_____;②_____ _____。 (2)图乙中杠杆恰好处于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尝试在A点下方再加挂2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___(选填“左”或“右”)端会下沉,为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他可以将挂在B点的钩码_____(填具体操作)。 平衡 左 方便力臂的读取 避免杠杆自身的重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 左 向右移动2格 (3)小明又尝试用弹簧测力计代替B点悬挂的钩码,并始终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从水平位置缓慢转过一定角度,如图丙,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不计阻力影响) (4)小刚同学用图丁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小明同学得出的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原因是_____。 不变 杠杆自身的重力对实验产生了影响 [方法指导](1)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其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2)力和力臂的乘积大的一端下沉;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钩码移动的格数。(3)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分析前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变化可知示数不变。(4)图丁中,支点位于动力和阻力的右侧,弹簧测力计不但提了钩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