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876799

13《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课后训练提升(含解析)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04-2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437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自己之歌(节选)》《树和天空》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再望小村,看见了屋角和山墙,也看见了土院墙里的鸡鸭。① ,只是树冠牵连。有农人挑两桶肥料往坡上走。路边一头牛在犹豫着。蓦然响起叫卖声:“卖麻花来———小山村便正式起床了。往上走便没有路,只一堆一堆的茅草。管草苫在崖边,似流行歌星的长发,遮住一些美丽的危险,小山羊忍不住就要上当。不远处,便是小时候常玩的草坪,那里有我的老朋友,我不知道它们现在怎么样,它们大概也长高了,那块伴我童年的小青石凳,② 。坡上吹起了微微的小风,紫荆的浓郁香气让人异想天开,忍不住驻足,忍不住远望。村旁有一条小河,弯弯曲曲地横贯村庄,远远地来,长长地去。河水浸湿了村子的这儿、那儿,只这一条河就知道,这一村的小伙子吃什么长大,姑娘的脸为什么粉似桃花,挑水上坡的汉子为什么气壮如牛……村庄全清晰了。原来是一家一户的院子,各自过着小小的日子,树木只是一丛一树地覆盖,还有花,一红一黄地点缀,看不清谁是谁家的女子,却听得清一支曲子响起,满村的绿树红花便摇动起来。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引用、顶真 B.比喻、拟人、排比 C.排比、拟人、顶真 D.借代、引用、对偶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村旁那条远远地来、长长地去的小河横贯村庄。”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 ② 4.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的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关系密切,②谷雨也不例外。③雨水、小雪、大雪等节气跟谷雨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④谷雨有“雨生百谷”的意思,⑤降水量增加,气温迅速升高,⑥田中初插了秧苗,在雨水滋润下茁壮成长。⑦谷雨时节已时值暮春,⑧许多地方鲜花盛开,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⑨一些南方地区甚至已开始有炎夏的感觉了。 5.根据下面的小诗,描写一个场景,要求:①运用第一人称,有心理描写;②语意连贯,准确生动;③不少于80字。 在家/窗前的桃花都是三月开/离家之后/冬月的夜里也绽放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巷 苏金伞小巷的记忆力最坏, 虽有纸糊灯刚走过, 马上又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 一只壁油灯, 抛下的黑影比光还多, 而且还有着消化不良症: 一辆豪华的马车驶入, 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 在肚里翻不过身来。 至于失眠倒是不会的。 也有足以炫耀的地方:星子多, 因为大街上的, 都被明灯赶到这里了; 就像:鱼被渔火赶入河湾。 1937年3月19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展示的是三十年代中国乡村的夜巷。“夜巷”在诗人的笔下变成了一个人,这样的想象带给读者一种别开生面的感受。 B.诗歌前三句展现出一幅动态的画。纸糊灯被人拿着晃晃悠悠地从小巷里走过。随着橘色的灯光一点点向巷子深处移去,刚路过的地方再度被夜色笼罩。 C.小巷不仅“记忆力最坏”,它还患有“消化不良症”。因为小巷是一条细细窄窄的巷子,甚至不能让一辆马车调头。 D.诗歌的第一节紧紧扣住“夜巷”的“夜”字展开描述,如写走过小巷的“纸糊灯”,挂在小巷的“壁油灯”等,它们显示了黑夜里小巷的特征。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第一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巷的记忆力最坏”“糊涂得如拢了藕的塘泥”将小巷拟人化了。 B.诗人用很有意思的比喻,如“像细蛇吞下一头青蛙”,以形写神,写出了小巷的狭窄,读来使人过目不忘。 C.“鱼”代“星子”,“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