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 乐音的三个特征 同步作业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小明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同时观察鼓面上纸屑跳起的高度。小明发现第二次敲鼓时纸屑跳起的高度比第一次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探究的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B.第二次发声音调高 C.第二次发声响度大 D.小明探究的是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2.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 C.a瓶的音调最低 D.d瓶的音调最低 3.同学们进入自习室后都会自觉地低声细语,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如图所示的古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琴师要提高古筝的音调,应将( ) A.琴弦调紧一些 B.保持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变,使琴弦长一些 C.保持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变,换用较粗的琴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用力拉弦 5.使用蓝牙耳机播放音乐时,为了保护听力,需要适当调小声音的( ) A.速度 B.响度 C.音色 D.音调 6.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关于声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公园里,游客听见鸟的鸣叫声,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音乐厅内,观众能够辨别美妙的钢琴声,是依据音调的不同 C.闹市中,人们关紧门窗,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运动场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大 7.某同学听到室外高亢的歌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便立即判断出谁在唱歌,他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特性中的( ) A.振幅 B.音调 C.音色 D.响度 8.老奶奶在选购瓷碗时,总爱用轻轻敲打瓷碗,仔细听声的方式进行比较,以此来判断瓷碗是否有不易观察到的裂纹。这种辨别方法依据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和音色 B.音色和音调 C.音调和响度 D.响度、音调和音色 二、多选题 9.如图所示,几种声音输入同一个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乙两种声音音调不同 B.甲丁两种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一定比乙的音调高 D.乙丁两种声音的音色相同 10.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本实验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B.本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C.乒乓球被弹开越远,说明音叉振动幅度越大 D.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越远 三、填空题 11.“女生说话时的声音很尖”,这里声音的“尖”是指声音的 高;“响鼓还要重锤敲”,这里的“响”是指声音的 大;(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2.勤劳的蜜蜂飞出去采蜜时翅膀每秒振动为440次,但它们满载而归的时候,翅膀每分钟振动1.8×104次,则蜜蜂采蜜归来时翅膀的振动频率为 Hz,它比蜜蜂出巢时双翅振动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有丰富经验的养蜂人据此判断出蜜蜂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蜜归来。 13.二胡是具有中国民乐气质的弦乐器。在使用前会对二胡进行调音,调音时使弦拉得紧一些,是为了改变 ;拉二胡时,演奏者的手按压弦的不同位置是为了改变 。(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4.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弦乐器,在2022年央视元宵节晚会上,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弹奏了一曲《茉莉花》,如图,古筝发出声音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弹奏古筝时,手指越用力,发出声音的 越大。 15.资料显示:某一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min内能振动300次,但人类 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 16.如图所示是八年级上册物理课本封面的一部分,吉他弦有粗有细,拨动粗细不同的弦,发出的声音主要是 不同,在演奏中要改变声音的这一特性,还可以通过改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