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78644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教学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必修纲要上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9017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纲要,必修,历史,高中,格式,9课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教科书 书 名:部编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带来的利弊,培养学生辩证思维。 2、时空观念:基于史料研读,了解北宋建立的背景,知道北宋建立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辩证分析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理解北宋初建的政治形势,理清两宋时期重要事件的历史顺序。 3、史料实证:通过展示及读取文物图片等资料信息,培养学生史料实证。 4、历史解释:学生通过对两宋演变的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素养。 5、家国情怀:感悟王安石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岳飞精忠报国的民族气魄,培养不畏艰难的大无畏精神,涵养家国情怀。同时也能辩证地看到专制集权的作用,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教学难点: 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王安石变法 教学过程 导入:从岳飞《满江红》说起。岳飞所处的是什么朝代?在那个朝代又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愤怒?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两宋的政治与军事 难点释疑一.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 1、背景:①北宋建立后,消灭割据政权,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②统治者吸取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 (赵)普日:“……此无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长编》 五代之弊是什么?外重内轻、武将专权 学习主题一:了解历史发展脉络 如何防止五代之弊? 措施:学习任务清单一 控制地方加强中央行政财政军政监察治国策略 (1)方镇太重—削弱地方 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知州,节度使转化为虚职 财政上,设转运司管地方财政,大部分赋税上交中央 收权 军政上,地方精兵编入禁军定期更驻 设立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合称四监司,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 分权 州一级增设通判,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 (2)君弱臣强—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军事上,设枢密院分割宰相军权,并与“三衙”互相牵制,实现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财政上,设三司分割宰相财政权 行政上,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教师:北宋实行的这一套中央权力机制,我们又把它称为二府三司制。 武将专权—崇文抑武 崇文:倡行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士人地位。 抑武: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控制地方加强中央行政文官出任地方知州;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对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财政设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三司专掌财政军政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定期更换驻地枢密院专掌军政,与“三衙”分权监察设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州一级增设通判设知谏院与御史中丞分掌监察权治国策略实行崇文抑武方针,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评价 积极:强化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消极:制度僵化,效率低下,助长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 重文轻武,守内虚外,造成北宋长期积弱局面; 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扩充,形成了冗官、冗兵和冗费的积贫局面。 教师:过度集权反而使得宋朝陷入危机。随着政府机构的增多,官僚系统日渐庞杂,官员数量众多,财政负担加重。同时,机构职能交叉,权责不清,遇事推诿,行政效率降低。如此一来,为宋朝积贫积弱埋下了伏笔,致使宋朝外难御辽夏虎狼之师———边防压力,内不支朝廷财政之———财政危机。为此,宋朝政府被迫通过改革采取自救行动。 难点释疑二.王安石变法 1、背景 ①北宋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 ②“庆历新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