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年 级:高二年级 学 科:历史(统编版) 我不仅仅对于中国千年大一统的历史感到震撼, 那些西方的帝国,一旦消逝就意味着永远消亡, 在历史车轮的推进下, 华夏文明一直迸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中国再度走向复兴。 中国的文明延续至今,其生命力勃勃生长, 为什么只有中国,只能是中国? ———[英]马丁.雅克 1 观:厘清中国古代“大一统”内在理念要义 3 悟:思悟中国古代“大一统”治理经验智慧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国家治理 2 治:探寻中国古代“大一统”外化治理样态 一、观:厘清中国古代“大一统”内在理念要义 “大一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政治观、民族观与天下观,也是历代国家治理所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学习任务1:厘清中国古代“大一统”内涵。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论语》 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 天下恶乎定?定于一。———《孟子》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荀子》 学习任务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项目化学习,选取“大一统”理念的一个方面,进一步探究其内在含义及外化实践样态,并进行小组分享。 二、治:探寻中国古代“大一统”外化治理样态 组别 议题 小组一 大一统的天下观及其实践样态 小组二 大一统的政治观及其实践样态 小组三 大一统的民族观及其实践样态 建议:1.可以从中国走向大一统国家的发展历程、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关系、历代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变化及其对大一统的影响等角度梳理相关议题内容; 2.可以从古代中西方国家治理举措中对比分析中把握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优势与智慧。 思考(1):以“九州”、“五服”、“内外服”进行地方区域划分,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哪一思想观念? 追求国家统一的天下观念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 ———《尚书·禹贡》 五百里甸服……五百里侯服……五百里绥服……五百里要服……五百里荒服。 ———《尚书·禹贡》 二、治:探寻中国古代“大一统”外化治理样态 都城 内服—王畿 外服:商王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 (一)大一统的天下观及其实践样态 思考(2):在时间轴上圈出、计算中国古代处于统一局面的历史时期或朝代,总结规律。 ①统一是历史主流,是历史大势; ②分裂时期孕育着统一的走向; ③国家统一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是大一统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基础; 二、治:探寻中国古代“大一统”外化治理样态 (一)大一统的天下观及其实践样态 在民族治理上中国并不强调边疆与内地的“同质”化而重视“差序”化治理,而是巩固内政与开拓边疆之间寻求平衡点,由此形成了富有弹性的治理模式。 ———卜宪群《谈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地图出自《中外历史纲要(上)》,人民-出卷网-,2019年,第17、37、61、85页:秦朝、唐朝、元朝、清朝形势图。 二、治:探寻中国古代“大一统”外化治理样态 (二)大一统的民族观及其实践样态 1.政治隶属:设置机构:历代中央机构,地方机构…… 进行册封:唐朝册封南诏王等,明朝册封僧俗领袖,清朝册封达赖班禅…… 羁縻政策:羁縻、都司卫所与土司,土官治土民…… 2.政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3.经济文化往来:宋代榷场,明朝马市、贡赐、茶马贸易,南诏国弟子…… 4.和亲、会盟、和议:西汉与匈奴和亲,唐蕃会盟,宋与辽夏金议和,清满蒙联姻…… 5.民族迁徙:屯戍政策,魏晋时期“五胡”内迁北民南迁,杂居、通婚、生活习俗影响……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格局 思考(1):梳理中国古代在民族关系上“富有弹性”的实践表现 二、治:探寻中国古代“大一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