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80993

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件(共13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32605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第 5 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明重点 备热词 1.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概况、评价。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评价。 3.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关系与民族交融。 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士族专权、江南开发、区域经济、民族交融、孝文帝改革、庄园经济 魏 220 蜀 221 吴 222 三国时期 (220-280) 西晋 (266-316)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东晋 (317-420) 淝水之战(383)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灭 隋朝 北朝(439-581) 宋 齐 梁 陈 南朝(420-589) 灭 隋朝统一 基础知识点梳理 总体趋势: 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 一、西晋的统一 短暂的“大一统”之局 1.统一:263年灭蜀,266年西晋建立,280年完成统一。 2.灭亡:①内乱-门阀、宗族势大导致八王之乱(持续16年); ②外患-西北边境各少数族内迁(五胡内迁); 3.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所灭。 问题:东汉至西晋时期,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内迁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1.原因:①北方少数民族寻求生存空间,推动 自身经济发展而内迁; ②统治阶级为补充兵源及劳动力; 2.影响: ①北方汉人南迁,促进江南的开发; ②有利于少数民族逐渐封建化; ③促进民族融合; ④一定程度上激化了民族矛盾。 二、东晋与南朝 1、士族门阀政治 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②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的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③经济基础:土地兼并严重,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渐成割据; ④制度保障:九品中正制沦为士族维护其特权的工具。 门阀政治形成的原因? 士族:又称门第、世族、世家、巨室、门阀等,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门阀政治: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选拔官吏只看家世出身。通过大族之间互相联姻,在统治阶级内部构成了一个门阀贵族阶层,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的特权制度,即“门阀政治”。 门阀政治的特点? (2)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3)社会生活上: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1、士族门阀政治 形成 鼎盛 渐衰 消亡 三国、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至南朝 隋唐 2、江南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 推动南方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促进民族交融。 江南地区的开发影响 (1)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2)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具备良好的开发基础; (3)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4)南方统治者调整政策,重视发展生产;(劝课农桑、奖励耕织、 兴修水利、安抚流民等) (5)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魏晋南北朝 唐安史之乱后 南宋 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南方开始大规模发展) 开始正式南移 (南方逐渐超过北方) 完成南移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 背景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巩固统治,民族融合的需要 前期 推行俸禄制和官吏考核制度;严惩贪污;加速游牧部落走向封建化 废除宗主督护制,设三长(邻、里、党),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和征役; 国家把控制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 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每年向政府缴纳粟(称为租),帛或布(称为调) 后期 汉化措施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如何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 迁都洛阳 讲汉语 用汉姓 穿汉服 与汉通婚 后期:孝文帝改革,重点汉化 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 ①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