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82552

2024年湖北省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二)(教师版 学生版)

日期:2024-06-0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8次 大小:23336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4年,湖北省,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年级下册历史 期中仿真模拟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下面各小题的备选答案A、B、C、D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的大运河,以哪里为中心(  ) A.长安 B.洛阳 C.江都 D.余杭 【答案】B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根据材料“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并结合所学可知,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华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地区,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等8个省、直辖市,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巨大的作用,B项正确; 大运河并不经过长安,排除A项; 洛阳是大运河的中心,江都在长江流域的邗沟段,排除C项; 余杭处于大运河的南端,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的考查,只要学生熟练掌握教材知识,即可回答好本题,难度较小。 2.有学者认为科举制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主要是指(  ) A.平等竞争 B.注重实践 C.思想自由 D.以德取才 【答案】A 【知识点】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改变了封建社会前期豪门士族把持朝政的局面;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仕做官,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所以说科举制“具有永久的生命力”,其体现的平等的原则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A符合题意;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CD项不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举制的内容的相关史实。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一时期的状况(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C 【知识点】“开元盛世”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显示的是开元盛世时期,小的城镇也有上万户人家,公家和私人的仓库都装满了粮食,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文景之治,不符合题意; B.贞观之治,不符合题意; D.康乾盛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其中的关键词“开元全盛日”,理解题干含义进行分析回答。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写到的“唐宗”指的是(  ) A.唐高宗 B.唐太宗 C.唐高祖 D.唐玄宗 【答案】B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唐宗宋祖”指的是唐太宗和宋太祖,故选项B符合题意; A.唐高宗,不符合题意; C.唐高祖,不符合题意; D.唐玄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即可。 5.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答案】B 【知识点】盛唐经济的繁荣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的经济繁荣、科技文化先进,国力强盛,对世界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是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根本原因,B项正确; “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为对外交往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前提,排除A项; “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与“中外交往”关联不大排除C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