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0419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40张PPT)--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5-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274469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课件网) 中国古代的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目录 01 02 03 04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01 1. 秦朝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民族分布 ①秦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②秦朝周边生活着众多民族 (2)中央:设官管理 秦朝设“典客”“典属国” 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典客:秦置,为九卿之一。掌管邦交和边陲部族事务。 典属国:掌管与少数民族交往的事务,汉朝并入大鸿胪。 夫 余 乌 桓 匈奴 羌 氐 东 越 南越 西南夷 (3)地方: 北方: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南方:南抚夷越,设郡管辖 (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 2. 汉朝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3)在西面,在河西走廊设 “河西四郡”,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 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4)在东北,汉朝设护乌桓校尉。 (1)中央: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 (2)北面,汉初,和亲政策。 汉武帝时期三次出击匈奴,取得大胜。此后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 东汉初,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刻铭燕然山,北匈奴数败之后,西迁远方。 2. 汉朝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5)在边疆:汉朝政府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向北方大量移民屯田;在西域也设置田官,督率戍卒屯田。 结合教材和上面史料分析屯戍的影响? 《汉书·食货志》载:文帝时,匈奴数寇边,晃错上言:“以陛下之时,徙民实边,使远方无屯戍之事;塞下之民,父子相保,无系虏之患。” 抵御匈奴的入侵。 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有利于边疆的开发。 推动了民族交流。 霍去病墓 昭君墓(青冢) 两汉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 汉武帝下令: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 方式:和亲、战争、设机构、移民军屯。 思考:读图分析,汉代相比秦代“开展”民族关系的表现? 南抚夷越设三郡 北击匈奴筑长城 典客 典属国 护乌桓校尉 西南设郡 西域都护府 河西四郡 屯戍 大鸿胪 材料3:乃分处(匈奴)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汉代对待周边邻居的关系,不是划境自守,而是开展。———许倬云《万古江河》 经略西南到开拓西北 材料4:(西域都护)督察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汉书·西域传》 因俗而治 军事防御为主 据材料3、4分析汉代边郡和都护制度的特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纵横) (1)东汉以来西部北部边陲的一些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到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 (2)西晋灭亡后,建立政权,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通婚杂居,相互影响。 (3)5世纪,北魏统一北方,孝文帝改革,推行汉法,进一步推动民族交通。 (4)南方经济开发,加强了南迁中原人与东南、西南地区人民的交融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隋朝 二、隋唐至两宋民族关系 (1)管理机构: 礼部 鸿胪寺。 (2)隋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服隋朝。 突厥:隋初,北方的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突厥接受隋朝管辖,遣使入朝;西突厥与隋朝也保持密切关系。 礼部的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各民族首领的礼仪,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宜。 鸿胪寺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隋朝 二、隋唐至两宋民族关系 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