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2102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 考试卷(三)(含答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34681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答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卷(三) (满分120分,时限150分钟) 积累与运用(20分) 学完第六单元后,班级内开展语文学习活动,快来参加吧。 梅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到了宋代进入①diān( )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在②鲜( )为人知中默默开放、不求赏识的【甲】孤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乙】;而苏轼的“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 1.(2分)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根据加点字填写读音。 ① ② 2.(2分) 结合语境,为【甲】【乙】两处选择正确选项。(只填序号) 【甲】____(A.隐匿 B.隐逸) 【乙】____(A.坚不可摧 B.坚贞自守) 3.(2分)2021年5月22日,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请把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对联, 缅怀袁老。 饭香 最忆 百重 浪 常怀 稻菽 恩 千叠 上联: 下联: 4.(3分)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A】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1)【A】处画线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_____”改为“_____”。(1分) (2)【B】处画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 。(2分) 5.(3分)人民网联合搜狐网、新浪网等门户网站近日联合发布当前“最具价值的20个汉字”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最具价值的前10个汉字分别为:德、信、孝、诚、善、仁、和、礼、义、道。第11至第20个汉字分别为:爱、正、公、法、廉、智、理、忠、学、敬。在征集过程中,受访者围绕“德”字发表了很多看法。大家普遍认为“德”是做人的根本,古人强调“为政以德”“以德服人”,现在我们仍讲“德才兼备”“立德树人”。同时,受访者对当前社会道德现状表达了自己的忧虑,如何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国民道德水平,值得我们思考、探索。“信”字排在第二位,表明公众对当前社会上“诚信危机”的关注与忧虑,以及对建立新信用体系的期待。 请你就排在第三位的“孝”字谈谈自己的看法,100字左右。 6.(8分)补全下列古诗文: 用鲜明对比,描写官吏凶暴,百姓痛苦的诗句:① ,② 。(《石壕吏》) 杜甫推己及人,表现忧国忧民博大胸襟的诗句:③ ,④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卖炭翁》用对比表现宫市制度对人民横加压榨的诗句:⑤ ,⑥ 。 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的句子:⑦ ,⑧ 。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4分) 又呈吴郎(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②,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 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甚真④。已诉征求⑤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释]①杜甫漂泊到四川夔州时,因搬家把住的草堂让给吴郎(即诗中的远客)居住。吴郎住下后,即“插疏篱”以防人打枣。杜甫为此写诗劝阻。②西邻:指扑枣的妇人。③转须亲:反而更应对她亲善。④甚真:太过较真。⑤征求:赋税征敛。 7.诗中写了诗人与吴郎对邻妇打枣不同的态度,诗人一“ ”写出大度;吴郎以“ ” 来表现多疑敏感。 8.此诗写出了诗人对受苦百姓的仁者之怀,同样的情怀,诗人也给了天下寒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为 , ,风雨不定安如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