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898176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件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108983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巴特勒,上尉
  • cover
(课件网)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了解作者 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作家,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1802年,雨果生于法国白桑松,上有兄长二人。13岁时与兄长进入寄读学校就学,兄弟均成为学生领袖。雨果在16岁时已能创作杰出的诗句,21岁时出版诗集,声名大噪。1845年,法王路易·菲利普绶予雨果上议院议员职位,自此专心从政。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爆发,法王路易被逊位。雨果于此时期四出奔走鼓吹革命,为人民贡献良多,赢得新共和政体的尊敬,晋封伯爵,并当选国民代表及国会议员。三年后,拿破仑三世称帝,雨果对此大加攻击,因此被放逐国外。此后20年间各处漂泊,此时期完成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国恢复共和政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雨果亦结束流亡生涯,回到法国。1885年,雨果辞世,于潘德拉举行国葬。 了解背景 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 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 生字词 词语解释 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 富丽:华丽;堂皇:盛大,雄伟。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词藻华丽。 丰功伟绩 丰:多、大。意为伟大的功劳和成就,泛指: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 。 眼花缭乱 形容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不可名状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课文分层 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意见。 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地位。 英法联军的劫掠行径。 照应开头,尖锐的嘲讽。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4) 第三部分(5—9) 第四部分(10) 文本是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并火烧圆明园事件是强盗行径,是不尊重人类文明,非人道主义行为。 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观点的? 作者首先以瑰丽的语言盛赞圆明园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 其后又以比喻及反讽的修辞,将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的罪行揭露而出。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表达出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行为的观点。 作者是如何描述他心目中的圆明园的?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 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作者认为圆明园在人类历史中具有怎样的地位? 作者认为,圆明园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是人类劳动的结晶。 此外,这座园林是为世界各国人民而建,是属于人类的。它当与希腊巴特农神庙、埃及金字塔、罗马斗兽场、巴黎圣母院有同样的历史地位。 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作者如何展开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 作者将英法联军比喻为两个来自欧洲的强盗,并围绕该比喻展开,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劫掠圆明园事件的强盗行径。 课堂笔记 教师总结 在本文中,作家雨果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经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