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00432

16《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34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 cover
《表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在“我”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从文中感受“我”童年生活的乐趣,并能主动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童年生活。 3激发学生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他们不断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在“我”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感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梳理作者要表达的观点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2.第一段第二句,第十七段,十九段,第二十段,课件出示,观点1,观点2,观点3,观点4。 二、梳理四处写观点的句子,体会如何表达 1.四处写观点的句子,最直接,最简洁的句子是哪句? 凡能发出身声音的,都是活物。(总观点) 2.梳理其他观点。 17段,在证明观点,说明因果关系。 19段,用事例在证明。 20段,扩散和传播这个观点。 可见,作者对自己的观点深信不疑,而且还四处传播。 3.朗读21段,假如,你听到作者的传播,你会怎么做?(生自由表达) 三、回到作者的童年 1.实际上,在作者童年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作者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这个观点深信不疑。为什么作者如此深信不疑? 2.朗读课文,说一说为什么呢?(第一段) ①齐读第一段。 ②生活环境(1句);观点(第2句);支持的例证(3-4句);反问强调(5句) 3.怎样说明观点:直接;会举例(正例和反例);强调(特例) 今天我们来看,明显,作者的观点是错的,那么严密的说理,观点为什么还是错的呢?(第一段第1句) 环境限制他的视野,限制了他思考的边界。 ★眼界不够,阅读来补充。 4.评一评,他是个怎么的孩子? ①爱思考,爱观察,充满好奇心,有想象的孩子,爱生活…… ②他还是个很会表达观点的孩子。 5.朗读课文,为什么坚信他的观点1? 11—16段是第一阶段去验证 第二课时 一、研读11-16段 1.作者亲眼所见吗? 2.作者的猜测得到验证了吗?(父亲的证实) 3.角色带入 有事实为依据,自己的经验作证,成年人的事实,得出结论。 事实+经验+证实=结论(这是目标,所以要板书) 4.情境创设 ①作者遇到小伙伴,他会怎么和小伙伴讲述观点 ★活学活用,抵达目标,提升能力。 ②例如:遇到这个小朋友了,你会怎么说?他说,你知道吗?凡是有声音的都是有活的,为什么呢?有一次,我亲眼看到,表里面就有一只蝎子,难怪他的表是活的,而且我爸还亲自告诉我,为什么平时不让我看?就是因为怕被我那只蝎子蛰,然后我告诉你,不信你看,早晨鸟叫鸟是活,夜里狗叫狗是活的,夏天蝉叫,和秋天虫在叫,都是活的,钟楼上的钟虽然在敲,它不是活的,但是有活人在敲,街心的三弦不是活的,但是有人在弹弦儿,大家明白了吗? ③先说结论,然后再说经验,再说验证→作者说理的顺序 5.你认为他是个怎么的孩子? 严谨的孩子…… 二、研学2-10 1.自由朗读2-10,想去研究手表,源于什么? 源于作者的猜想,源于发现,源于遇到的阻力(只能听,不能动) 阻力没有阻挡作者的好奇,来源于作者长时间的关注 2.梳理和总结。 如何得出这样的结论? ①有一个猜想 ②在生活中找依据 ③遇到阻力,不遗余力 猜想———求证———探索(板书) 三、深化迁移 1.了解作者冯至,感受诗人赤子之心 2.师解说: 当年那个好奇的小男孩长大了。或许因为童年时这次失败的真理“探索”,他最终没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科学家,又或许他身上始终存在的浪漫想象力和刨根问底的精神,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诗人、学者,一生著作等身。他用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感受力,写出了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极大的十四行诗,被鲁迅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也被李广田称为“沉思的诗人”。而他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