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05618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溶液复习学案2(答案版)

日期:2025-11-28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7次 大小:257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化学,九年级,下册,溶液,习学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溶液复习学案(2) 命题人: 审题人: 【知识回顾】 考点一、固体溶解度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 ②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因素:内因:溶质性质、溶剂性质;外因:温度。 ③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变化规律: a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 KNO3 ;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 NaCl ;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 Ca(OH)2 。 ④一般将20℃时溶解度大于10g的物质称为 易溶 物质;溶解度在1g—10g之间的物质称为_可溶_物质;在0.01g—1g的称为_微溶物质;小于0.01g的称为_难溶物质。 考点二、气体的溶解度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有关: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 小 ,温度越低,气体的溶解度越 大 ;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 大 ,压强越小,气体的溶解度越 小 。 考点三、溶解度曲线 ①点: 1、曲线上的点P表示 在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sg ; 2、曲线的交点表示 在该温度下,A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线: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 ③面: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溶液 饱和 且有未溶晶体。 ④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1.可以查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 3.判断某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4.判断如何改变温度使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 5.判断使溶质结晶的方法: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6.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考点四、结晶方法 ①蒸发结晶:如NaCl(海水晒盐)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的物质。 ②降温结晶(冷却 热饱和溶液 ,如KNO3):只适用于溶解度 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大 的物质。 习题检测: 1.结合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6 g B.23℃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 C.在坐标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KNO3的溶解度逐渐增大 D.10℃时,向100 g水中加入40gNaCl,得到140gNaCl溶液 2.如图为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将20g硝酸钾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4℃时,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硝酸钾溶液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D.将30℃时等量的硝酸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分别降温到24℃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3.如图所示,室温下,盛有水的烧杯内放置了两支试管甲和乙,试管甲和乙分别盛放的是KNO3饱和溶液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石灰水。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NaOH固体后,乙中观察到变浑浊的现象(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加入NaOH固体前,石灰水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入NaOH固体后,甲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 C.若加入的固体是NH4NO3,甲中一定有固体析出 D.实验后,将甲乙试管中溶液倒一起,硝酸钾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4.学习完溶液的相关知识后,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做了KNO3溶解的实验,在50g水中溶解一定量的KNO3固体,溶解过程、现象以及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A烧杯中的溶液要变成饱和的方法可以是升温 B.B烧杯中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1.6% C.B烧杯中再加硝酸钾的质量x≥5.8g D.C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5.试管内盛有20℃的饱和硝酸钾溶液,其上漂浮一小木块。如图所示,将试管插入烧杯内的冰水混合物中,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试管内溶液的质量变小 B.试管内有固体析出 C.试管内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D.小木块浸入溶液内的体积变小 6.图一是对固体R的溶液在25℃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 当丁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