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06277

7.2.1氨气(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期:2024-05-07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6441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2.1,氨气,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
    7.2.1 氨气 课后分层练 1 .下列有关氨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氨气极易溶于水,可以进行喷泉实验 催化剂 B .在反应: 4NH3+5O2 ==== 4NO+6H2O 中氨气表现氧化性 C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浓盐酸和浓氨水,相互靠近时会看到有白烟产生 D .加热盛 NH4Cl 的试管底部, NH4Cl 受热分解 2 .下列关于氨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氨水显碱性,是因为氨水是一种弱碱 B .氨水和液氨成分相同 C .氨水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粒子是 NH3(除水外) D .1 mol·L-1 的氨水指在 1 L 溶液中含 NH3 、NH3·H2O 、NH 4+物质的量之和为 1 mol 3 .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氨气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实验 B .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其浓度越大,密度越大 C .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D .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氨作制冷剂 4 .下列反应中说明氨有还原性和碱性的是( ) A .2NH3+3CuO===3Cu+N2+3H2O B .8NH3+3Cl2===6NH4Cl+N2 催化剂 C .4NH3+6NO ==== 5N2+6H2O D .NH3+HCl===NH4Cl 5 .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 B .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 OH- C .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D .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6 .下图是 NH3 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 NH3 易溶于水 B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 NH3 易挥发 C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 NH3 是碱性气体 D .两个实验均表现了 NH3 是还原性气体 7.氨能被氧气氧化,经一系列反应得到硝酸。分析如图实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 A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B .浓氨水中含有 NH3·H2O C .若 Pt 丝始终保持红热,则该反应放热,催化剂是 Pt D .锥形瓶口有少量红棕色气体出现,图中反应为 4NH3+7O2===4NO2+6H2O 02 02 H20 8 .已知 X、Y、Z、W(含同一元素)之间的转化关系为 X ― ― →Y ― ― →Z ― ― →W,且 X 与 W 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易溶于水的盐,则 X 可能是( ) A .N2 B .NO2 C .NH3 D .NO 9.喷泉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应用下列各组气体-溶液,能出现喷泉现象的是( ) 气体 溶液 A H2S 稀盐酸 B HCl 稀氨水 C NO 稀 H2SO4 D CO2 饱和 NaHCO3 溶液 10 .下列关于氨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已知 NH3 难溶于 CCl4)( ) A .氨气易液化,汽化时吸热,可用作制冷剂 B .氨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C .用水吸收氨气可用图 1 的装置防止倒吸 D .氨气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可用图 2 收集 NH3 11 .实验小组同学探究 NH3 与 Cl2 的反应, 装置如图所示。常温常压下, 将氨收集在薄膜保 鲜袋(无弹性)中,氯气收集在反应管中,关闭 K,按图连接好装置;将氨压入反应管,充分 反应后打开 K,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开始后,保鲜袋逐渐被吸入反应管 B .反应过程中,反应管中产生白烟 C .打开 K 后,水会倒吸入反应管 D .上述反应原理可用于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泄漏 12 .如图所示为氨气喷泉实验的装置(图中夹持装置均已略去)。 (1)收集氨气应使用 法,要得到干燥的 NH3 可选用 作干燥剂。 (2) 用 图 甲装置进行 喷泉实验 ,上部烧瓶 已装满干燥 的氨气 , 引发水上 喷 的操作是 ,该实验的原理是 。 _____ (3)如果只提供如图所示的乙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 13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 可以验证 NH3 和 HCl 的有关性质。实验前 a 、b 、c 活塞均关闭。 (1)若要在烧瓶Ⅱ中产生“ 喷泉”现象,烧瓶Ⅰ中不产生“ 喷泉”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 _____ (2) 若 先 打 开 a 、 c 活 塞 , 再 挤 压 胶 头 滴 管 , 在 烧 瓶 中 可 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 _____ (3)通过挤压胶头滴管和控制活塞的开关, 在烧瓶Ⅰ中产生“ 喷泉”现象, 烧瓶Ⅱ中不产生“ 喷泉” 现象,其操作方法是 。 1 .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