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06489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1课《女娲造人》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8253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语文,七年级,上册,21课,女娲造人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人是从哪里来的呢?中国古代有哪些神话呢? 后羿射日 盘古开天 嫦娥奔月 女娲补天 女娲造人 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2.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 3.感受女娲朴实感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培养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本名袁圣时,笔名丙生、高标、袁展等。四川新都人,神话学家。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神话论文集》《古神话选释》等。其中,《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汉民族古代神话专著。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卷网-1963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本课时改为现在的题目。课文是根据《风俗通》里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一篇神话。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再现女娲造人的整个过程,使得这个古老的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文体知识 神话 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的产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神话大致分为三类———创世神话、自然神话、英雄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创世神话又称开辟神话,是人类童年时期用想象的形式对自然、宇宙所做的幼稚解释与描述,反映出古代人对天地宇宙和人类由来的原始观念。 字词学习 揉( ) 荒凉( ) 寂寞( ) 莽莽( ) 蓬勃( ) 澄澈( ) 掺和( ) 非凡( ) 气概( ) 灵敏( ) 灵机一动( ) 绵延( ) 神通广大( ) 泥潭( ) 眉开眼笑( ) róu huāng liáng jì mò mǎng mǎng péng bó chéng chè chān huo fēi fán qì gài líng mǐn ní tán mián yán shén tōng guǎng dà líng jī yī dòng méi kāi yǎn xiào 字词学习 开辟: 神通广大: 莽莽榛榛: 生气蓬勃: 澄澈: 掘起: 掺和: 古代神话,谓盘古开天辟地。指宇宙开始。 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用来形容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生命力旺盛。 清澈透明。 挖起。 掺杂混合在一起。 字词学习 兴高采烈: 眉开眼笑: 宇宙: 气概: 安慰: 疲倦不堪: 绵延: 兴致高,情绪热烈。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包括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的无限空间。 在对待重大问题上表现出来的态度、举动或气势(专指正直、豪迈的)。 因精神上得到满足而心情安适。 表示疲倦的程度很深。 延续不断。 整体感知 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原因:感到孤独荒凉 揉团黄泥造人 挥洒泥点造人 男女婚配造人 细读探究 1.第1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上,交代了人类产生的背景和处境 结构上,为下文女娲造人做铺垫 描写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的景象,衬托了女娲的孤独,引出下文女娲要在世间添点东西的想法。 2.第2段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 细读探究 3.第3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内容上,引出下文女娲造人一事,以问句形式呈现,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承上启下。 细读探究 4.女娲是怎样一个形象? 神人共一,具有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5.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神性 一天变化七十次 揉黄泥造人 挥洒泥浆造人 神通广大 人性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人的喜怒哀乐 细读探究 赏析句子 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