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06862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日期:2025-09-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9078437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PPT,纲要,历史,中外,必修,2019
  • cover
(课件网) 人从哪里来? 第一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课标解读 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 通过甲骨文及其他文献的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 重点 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早期国家的特征 难点 私有制、阶级与国家产生的关系 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 (一)旧石器时代(距今约300万年———1万年) 概念:是指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 云南元谋人(距今170万年)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 自主学习:结合下面生活场景,归纳旧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特点 过着群居生活 学会用火 从事渔猎和采集 使用打制石器 对比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石器简单、粗糙 石器光滑、精细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一个标志:以磨制石器作为工具 (二)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万年前———距今5000至2000多年) 自主学习:结合下面图片,归纳新石器时代人类生活特点 大量使用陶器 从事原始农业 饲养家畜 定居生活 养蚕缫丝 结合课本第3页,归纳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及特征,完成表格。 文化遗址 时间 区域 特征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 ——— 河姆渡文化 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距今7000-5000年前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 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 掌握养蚕缫丝技术 距今约5 000年 黄河中下游 代表器物是黑陶,被称为“蛋壳陶” 北方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长江下游 陶盆(仰韶文化) 猪纹黑陶钵(河姆渡文化) 蛋壳陶是一种制作精致、造型小巧外表漆黑黝亮、陶胎薄如鸡蛋壳的黑陶。 蛋壳黑陶杯(龙山文化) 碧玉龙(红山文化) 玉琮(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 祭坛是部落祭祀天地神和祖先的地方。积石冢中有较多玉器作为随葬品,反映当时社会等级的分化和权力神圣化,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图 对比两幅图,概括中华文化起源的特点有什么变化? 分布广泛,遍布南北, 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满天星斗,多元并进,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多元一体格局。 (三)原始社会组织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原始人群 母系氏族社会 父系氏族社会 晚期 早期 晚期 生产力低下,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 群居生活 ▲良渚墓葬及随葬品 社会贫富分化、不平等 、阶级分化、私有制产生 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完善的城市系统 公共权力的出现 新石器时代晚期,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部落中出现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中国即将迈入阶级社会的门槛。 遗址中的墓葬随葬品悬殊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贫 富 分 化 私 有 制 出 现 剩 余 产 品 出 现 奴隶阶级 奴隶主 (权贵阶级) 国家机器出现, 原始社会解体 阶 级 产生 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深化拓展 二、从部落到国家 (1)三皇五帝 (一)部落联盟 三皇时代较早,名称众说不一,神话色彩浓重,五帝的事迹较为具体。 我国农业始祖和医药始祖 兽皮制衣、结网打鱼,发明八卦,创造文字结束“结绳记事”的历史 钻木取火 颛顼 帝喾 帝尧 帝舜 炎黄部落联盟:炎帝与黄帝被后世共尊为华夏始祖 黄帝———黄河中上游部落首领 禅让制 ①原始社会晚期,部落联盟 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②特点:“选贤任能” (2)万邦时代:有些邦国都城规模较大,阶级阶层分化比较明显,有些专家认为其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 思考:结合下图及材料,你能提取哪些信息?陶寺遗址有何历史价值? 山西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