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091

2016《全优课堂》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实验(课件+练习共26份)

日期:2024-05-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2314276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16,全优课堂,高考,物理,第一轮,复习
    第一章 实验一 1.(2014·广东六校模拟)在某次实验中利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9所示.A,B,C,D,E,F是该同学在纸带上选取的6个计数点,其中计数点间还有若干个点未标出,设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该同学用刻度尺测出AC间的距离为s1,BD间的距离为s2,则打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B=_____,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____. 图9 【答案】  【解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可得vB=,根据连续相等时间的位移差为Δs=aT2得s2-s1=CD-AB=2Δs=2aT2,即a=. 2.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 Hz.在纸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10所示,A、B、C、D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A=16.6 mm,xB=126.5 mm,xD=624.5 mm. 图10 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1)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s; (2)打C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 (3)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用xA,xB,xD和f表示). 【答案】(1)0.1 (2)2.49 (3) 【解析】(1)因相邻的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计时点,故t=5T=0.1 s. (2)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可知: vC==×10-3 m/s=2.49 m/s. (3)设xB-xA=x1,xC-xB=x2,xD-xC=x3,则x3-x1=2at2,x2-x1=at2,即x3+x2-2x1=3at2,t=5T=,故xD-3xB+2xA=,所以a=. 3.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11所示,是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 图11 (1)在打点计时器打B、C、D点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B=_____m/s,vC=_____m/s,vD=_____m/s. (2)在如图12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小车的v-t图象. 图12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_____,此速度的物理含义是_____. 【答案】见解析 【解析】(1)某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所以 B点的瞬时速度 vB== m/s=1.38 m/s C点的瞬时速度 vC== m/s=2.64 m/s D点的瞬时速度 vD== m/s=3.90 m/s (2)根据以上数据作出小车的v-t图象,如图所示.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约为v=0.2 m/s.此速度的物理含义是:表示0时刻小车经过A点时的速度. 4.(2013·广东)研究小车直线运动的实验装置如图13甲所示,其中斜面倾角θ可调.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 Hz.纸带上计数点的间距如图13乙所示,其中每相邻两点之间还有4个记录点未画出. 图13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A.测量完毕,关闭电源,取出纸带 B.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放开小车 C.将小车停靠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小车尾部与纸带相连 D.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下板上,让纸带穿过限位孔 上述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用字母填写). (2)图乙中标出的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T=_____s. (3)计数点5对应的瞬时速度大小的计算式为v5=_____. (4)为了充分利用记录数据,减小误差,小车加速度大小的计算式应为a=_____. 【答案】(1)DCBA (2)0.1 (3) (4) 【解析】(1)实验步骤要先安装器材,再进行操作,操作完毕关闭电源,顺序为DCBA.(2)相等两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所以相邻两计数点的时时间隔T=0.02×5 s=0.1 s.(3)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5=.(4)根据逐差法,小车的加速度 a= 5.(2015·惠州调研 )如图14是某同学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图14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 (2)选取A,B,C,D纸带上四个点,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