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2909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4-06-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4286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4年,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中考,一模
  • cover
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一) 语 文 试 卷 说明: 1. 全卷共6页, 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5. 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运用(28分) 1. 默写古诗文。 (共10分,答对一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吾日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学而》 (2) 予独爱莲之 , 。(周敦颐《爱莲说》)。 (3)龚自珍在《已亥杂诗(其五)》中告诫后人奉献自己,不要保留的诗句是 , 。 (4) 一诗一感悟,一词一境界。李白的《行路难》中“ , ”表达了面对世路艰辛,依然坚定信念,一往无前的精神。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 , 。”两句启示我们在逆境中往往蕴含着无限的希望;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 , 。可怜白发生!”三句表达了作者忠君报国,建功立业的渴盼和报国无门的悲愤。 2.“柳”因与“留”谐音,故诗人常常借它表达“留恋、惜别、怀乡”之情。下面诗句中的“柳”,不具有这个表意效果的一项是( )(2分) A.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小雅·采薇》) 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C.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7分) 在很多人心中,对屈原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楚辞, 历史话剧《屈原》以艺术的手法、生动的语言、创新的形式再现了屈原忠于家国、九死不悔的心路历程。在激烈 、战乱频繁、xuè yǔ xīng fēng的时代中,屈原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正义与光明的化身。他为楚国 jū gōng 尽瘁,竭力维护国家利益,力主团结一致,共抗强敌。观众透过风云guǐ jué的楚国朝堂,感受到屈原内心深厚的家国情怀:通过浪漫奇幻的楚辞,感悟到屈原光明磊落、 的高洁品行。欣赏这部历史话剧,不仅要了解屈原的故事,更要传承和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3分) (1) xuè yǔ xīng fēng ( ) (2) jū gōng( ) (3) guǐ jué( ) 4. 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故 变换 刚愎自用 B. 而 变幻 刚正不阿 C. 而 变换 刚正不阿 D. 故 变幻 刚愎自用 5. 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存在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欣赏这部历史话剧,不仅要了解屈原的故事,更要学习和传承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B. 欣赏这部历史话剧,不仅要传承和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要了解屈原的故事。 C. 欣赏这部历史话剧,不仅要了解屈原的故事,而且要传承和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D. 品味这部历史话剧,不仅要了解屈原的故事,更要传承和学习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学校开展“走近双减,了解双减”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充成6~7任务。(4分) 6. 下面是选自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关于“双减”的一段新闻,请为它加上标题。(2分) 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拓展应用、反馈改进教学的功能,是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双减”政策要求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业量减少了,对作业设计的质量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学校应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为指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