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5417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6课《最苦与最乐》导学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39次 大小:435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023-2024,学年度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cover
16.最苦与最乐(后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识记、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3.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体悟作者伟大的智慧及苦乐观,树立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责任感。 学习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观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培养思维的严密性。 学习难点 体会本文简洁、流畅的语言风格。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达观(guān) 落地(là) 包揽(lǎn) 悲天悯人(mǐn) B.卸却(xiè) 监督(dū) 契约(qiè) 海阔天空(kuò) C.循环(xún) 排解(jiě) 恩惠(huì) 如释重负(shì) D.圣贤(xián) 大抵(dǐ) 失意(yì) 任重道远(chó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 B.瑞敏生性达观,每天都是乐呵呵的,对不如意的事都能够看得开,真令人羡慕。 C.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 D.每次和好友小聚, 海阔天空地畅谈之后,他总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的力量,不再畏于独自在异乡闯荡。 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 ,字卓如,号任公,别号 。广东新会人,曾参与“戊戌变法”。著名 家和学者。本文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 。同时告诉我们,必须要对国家、社会、家庭乃至自己勇于 ,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4. 请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l)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 (2)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3)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我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脱?( ) (4)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 5.下列对课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B.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C.文中梁启超的主张是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 D.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合作探究 6.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7.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责任未了的? 8.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阐述的? 9.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 拓展延伸 10.作者认为人生尽到最大的责任就是最大的快乐。你学了这篇课文后,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补充一个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 当堂测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 良好习惯的养成 胡适 ①良好习惯的养成,即普通所谓的人品教育,品性人格的陶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都告诉我们说:人品性格是习惯的养成,好的品格是好的习惯养成。中学阶段是定型的阶段,中学生时期与其注重治学的方法,毋宁提倡良好习惯的养成。个人的坏习惯在中学还可纠正,假使在中学里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个人的前途便差不多算完了,在大学里可能不会是个好学生,在社会里可能不会是个有用的人才。 ②我们的国家以前专注重文字教育,读书人的指甲蓄得很长,手脸都是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