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有趣的乘法计算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05 说教学过程 04 说教法、学法 03 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02 说学情分析 01 说教材分析 06 说板书设计 目录 CONTENT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有趣的乘法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的内容。 地位 特点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索有趣的乘法计算,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使学生能够发现并掌握一些有趣的乘法计算规律,并且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堂讲解、小组讨论、课堂练习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LOREM IPSUM DOLOR 01 学生情况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是对于有趣的乘法计算可能还存在一些困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帮助他们发现规律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同时,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 学 目 标、重难点 LOREM IPSUM DOLOR 02 2 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中特殊数相乘所得得数的规律,并能初步运用这一规律进行一些计算。 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通过比较,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1 教学目标 观察并发现数学的秘密,找出事物的简单规律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规律。 能利用所得的规律进行计算。 重点 难点 创设学习氛围 激发学习欲望 增强学习兴趣 ========= 探究 感知 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问题意识 促进思维发展 组织探究活动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动手操作 观察,实验得出结论 说学法 教学准备 老师:课件 学生:学习卡 教学过程 探究新知 研讨归纳 激趣导入 练习巩固 05 激趣导入 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中,有很多有趣的规律。 一个两位数与 11 相乘的得数有什么特点? 24 ×11 24 24 264 583 53 ×11 53 53 682 62 ×11 62 62 分别把积的每一位上的数和原来的两位数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探究新知 24 ×11 24 24 264 583 53 ×11 53 53 682 62 ×11 62 62 4 3 2 4 3 2 2 2 5 5 6 6 积个位上的数,与原来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一样。 积百位上的数, 与原来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一样。 24 ×11 24 24 264 583 53 ×11 53 53 682 62 ×11 62 62 53 6 24 8 62 8 积十位上的数,等于原来两位数个位与十位上数的和。 2+4=6 5+3=6 6+2=6 根据你的发现试着完成下面的填空,再用竖式计算验证。 23×11= 3 64×11= 2 4 59×11= 9 当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加满10时,该怎么做? 5 7 0 6 4 十位满十,百位加一。 两位数乘11计算口诀: 两头一拉,中间相加; 十位满十,百位加一。 23×11= 3 64×11= 2 4 59×11= 9 5 7 0 6 4 你能找出下面每题中乘数的特点吗? 22 × 28 35 × 35 56 × 54 10 10 10 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加都等于10。 2 2 3 3 5 5 两个乘数十位上的数相同。 这几题的乘积会有什么特点?先算一算、填一填, 再和同学交流。 22 ×28 176 44 616 35 ×35 175 105 1225 56 ×54 224 280 3024 22 × 28 35 × 35 56 × 54 22×28= 6 35×35= 6 2 56×54= 1 1 2 3 0 5 2 4 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22 ×28 176 44 616 35 ×35 175 105 1225 56 ×54 224 280 3024 2×8=16 2×(2+1)=6 积的末两位是怎样算出来的?末两位前面的数呢? 积的末两位前面的数等于乘数十位上的数与比它大1的数相乘。 积的末两位等于两个乘数个位上的数相乘。 22×28= 6 35×35= 6 2 56×54= 1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