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760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日期:2024-05-2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6次 大小:2494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初级中学,2015-2016,学年
  • cover
浣纱初中八(上)语文9月份测试卷 (卷面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出卷人:戚丹薇 审核人:戚华波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13分) 1. 古诗文填空(8分) (1)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 (2) ,不必藏于己。(《大道之行也》) (3) ,恨别鸟惊心。(《春望》) (4)存者且偷生, 。(《石壕吏》) (5)《核舟记》中,最能体现王叔远雕刻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一句话是: , 。 (6)《望岳》中,诗人想象登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语句是: , 。 2. 名著阅读。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5分) “在百静中,我似乎头里要伸出许多铁钳,将 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夹住;也听到自己急急诵读的声音发着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鸣叫似的。”这句话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这篇文章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28分) (一)桃花源记(11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 解释加点字(4分) (1)阡陌交通( ) (2)屋舍俨然( ) (3)乃不知有汉( ) (4)便要还家( ) 4. 翻译句子(2分)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5. 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 。(2分) 6. 作者为什么在这篇文章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相对的美好境界?(2分)                                            7. 试根据课文内容,写出下列对联的下联。(1分) 美好理想寄桃源, 。 (二)爱莲说(1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 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 解释加点字(4分) (1)可爱者甚蕃( ) (2)濯清涟而不妖( ) (3)香远益清( )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9. 翻译句子(2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0. 文章以莲为歌颂对象,但多次提到了菊花和牡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1. 短文赞扬莲“出淤泥 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对待的?请简述理由。(2分) (三)核舟记(7分)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 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