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18240

第17课《壶口瀑布》课件(共42张PPT)

日期:2024-05-1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7次 大小:211884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课,壶口瀑布,课件,4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单元导读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其实也是一种“阅读”,是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游记,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阅读这类文章,随着作品去想象和遨游世界,可以让我们丰富见闻,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单元目标 1.了解游记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游踪、写景的角度和方法; 3.揣摩和品味语言,欣赏、积累精彩语句。 文体知识 游记 游记指记述游览经历的文章。 游记的三要素 (1)“所至”,即作者的游踪。 (2)“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 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现实生活等。 (3)“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而引发的所思所想。 “所至”是游记的线索,是骨骼。 “所见”是游记的主体,是着力描写的对象,是血肉。 “所感”是游记的灵魂。 无骨不立,无肉不丰,无魂不活, 三者缺一不可,构成一个完整的格局。 文体知识 游记分类 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壶口瀑布》属于写景型游记。 文体知识 17 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1.了解游记的特点; 2.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学习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文章蕴含的博大宽厚、柔中带刚的民族精神。 学习目标 梁衡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记者协会全委会常务理事、人教版中小学教材总顾问。 走近作者 铸 告 诫 推 搡 霎 时 驰 骋 漩 涡 寒 噤 迂 回 汩 汩 湿 漉 漉 震 耳 欲 聋 前 呼 后 拥 怒 不 可 遏 jiè sǎng shà jìn yū chěng lóng 字词积累 zhù è xuán gǔ lū 【寒噤】寒战。 【潺潺】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出轧】从轧钢机里出来。 【汩汩】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壶口瀑布在什么地方?作者总共写了哪几次去壶口瀑布的经历?其中哪次详写,哪次略写? 整体感知 晋陕两省边境 第一次 雨季 第二次 枯水季节 略写 详写 用简练的语言说说“壶口”以及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 整体感知 “壶口”: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 成因: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于是就形成了巨大的水流。巨大的水流从高达几十米的断面冲下,就形成了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与其他瀑布的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用第二段中的原句来回答。 精读细研 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作者第一次来到壶口瀑布看黄河是在雨季,细读第2段,说一说雨季的壶口瀑布有什么特点,他当时的感受如何。 精读细研 涛声 河水 雾气 瀑布 隐隐如雷 正沸着 弥漫(扑面而来) 被急急吸去的水流 水不断地冲进去、冲进去 波涛汹涌 震耳欲聋 气势磅礴 撼人心魄 感到可怕 心惊胆战 匆匆逃离 精读细研 作者第二次来到壶口瀑布看黄河是在枯水季节,细读第3至5段,说说壶口瀑布在枯水季有什么特点。 声音 气势 景物 如丝如缕(柔) 轰然而下(刚) 如千军万马“凝重”“猛烈” 水浸沟岸,雾罩乱石 雄伟壮阔 刚柔相济 作者为什么在写第二次之前,还要写第一次来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 第一次是远观,写壶口瀑布给人惊心动魄的感觉,为后文具体描写第二次观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