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9920788

高中地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问题研究 如何“藏粮于地”-教学课件(共18张PPT)(内嵌1份视频)

日期:2025-11-13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9次 大小:1003877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高中,1份,内嵌,PPT,18张,教学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问题研究 如何 “藏粮于地” 年 级:高二年级 学 科:高中地理(人教版)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实施“藏粮于地”战略,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如何理解“藏粮于地”,如何才能做到"藏粮于地" 问题研究: 教学目标: 1、理解“藏粮于地”的含义 2、分析提出“藏粮于地”战略的原因 3、剖析历史和现实“藏粮于地”的案例 4、提出“藏粮于地”的可行方案 拓展探究: 资料1 “藏粮于地”的含义 “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广义上看,它有三层义。一是确保具有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面积。这些具有生产能力的耕地可以暂时不种,但不可以减少;二是同等面积的耕地要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是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不能使耕地生产能力减退或受到破坏;三是在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让退化的耕地休养生息,从而保障和提升耕地的生产力;一旦出现粮食紧缺的状况,这些耕地可以很快恢复粮食生产,满足国内粮食需求。 1.“藏粮于地”与“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强调 的重点有何区别? 拓展探究: 1.“藏粮于地”与“藏粮于仓”的粮食储备强调 的重点有何区别? “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 一是确保耕地面积; 二是通过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来提高粮食单产; 三是保障和提升耕地生产力。 “藏粮于仓”强调的是增加粮食储备。 拓展探究: 资料1 “藏粮于地”的含义 “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广义上看,它有三层义。一是确保具有粮食生产能力的耕地面积。这些具有生产能力的耕地可以暂时不种,但不可以减少;二是同等面积的耕地要生产更多的粮食,也就是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不能使耕地生产能力减退或受到破坏;三是在粮食生产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让退化的耕地休养生息,从而保障和提升耕地的生产力;一旦出现粮食紧缺的状况,这些耕地可以很快恢复粮食生产,满足国内粮食需求。 2.从决定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来看,在已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藏粮于地”的关键是什么? 拓展探究: 2.从决定粮食总产量的因素来看,在已划定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藏粮于地”的关键是什么? 粮食总产量 = 耕地播种面积 × 单位面积产量 在已确保耕地数量的前提下, “藏粮于地”的关键是保护和提升耕地的质量, 以提高单产,增加粮食总产量。 拓展探究: 资料2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藏粮于地”基于以下认识:一是粮食供应充足,可以有富余的耕地用来休养生息;二是耕地质量降低的问题突出,确实需要提高耕地生产能力。 (图片来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39页) 资料2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的背景 “藏粮于地”提出的必要性是我国耕地退化和污染严重的现状,可能性是我国现阶段粮食生产及国内外市场供应相对充足。 (图片来源: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44页、第41页) 拓展探究: 拓展探究: 1.我国实施“藏粮于地”有哪些有利条件? 2.“藏粮于地”对解决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质量之间的矛盾有什么作用? ①因长期实行“藏粮于仓、以丰补歉”策略,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总体上未再出现粮食供应不足问题; ②我国面临粮食产量、粮食库存量和粮食进口量“三量齐增”的局面。 “藏粮于地”可以保障和提升耕地的质量,耕地质量的提升有利于提高粮食单产和总产量,对于提高我国粮食安全可持续保障能力至关重要。 拓展探究: 3.如何理解“藏粮于地”对解决粮食储备成本与粮食稳定供给之间矛盾的意义? 意义: ①通过“藏粮于地”,适当减少粮食库存量,减少仓储成本;充分参与国际市场,调减粮食种植面积,实行耕地休耕轮作。 ②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