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9921119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一节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教学设计(表格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8422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植被,表格,教学设计,自然环境,主要
  • cover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地理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 教科书 书 名: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一教材 -出卷网-:湖南教育-出卷网- 教学目标 1.依据不同的植株实物及图片,描述其特征及环境适应性; 2.依据不同类型的植被景观图,探究不同植被类型的特点及成因,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3.通过课外观察,了解当地植被的类型、植株特征、群落结构等,并能运用相关原理解释这些现象,提升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 4.结合具体区域植被变化的案例,说明植被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人地协调观。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如何识别主要的植被类型,描述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 2.分析不同区域植被差异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描述本区域外的植物群落的结构和特征 2.结合实例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 一、主要植被 任务一:认识植株 结合视频“走进自然,探访身边的植物”和PPT上的图片、植株实体,说出植株特征,说明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植株特征包括:植株的大小,叶[大小、厚薄、软硬等]、茎[粗细、长短、形态等]),完成植株特征分析表 PPT植株展示图 【学生讨论后总结】: 任务二:认识植被 学生根据PPT呈现的植被图片和课本的内容,描述各典型植被的特征(包括群落形态、结构、植物种类),完成植被特征分析表 PPT植被展示图 【学生讨论后总结】: 任务三:寻根溯源 独立思考完成设问:任务一 - 植株中,主要分布在下列哪个字母对应的区域中? 【总结】:-D -E -B -C -A 根据图片,说出上图显示的植被类型,描述其相关环境特征 【总结】: 植被类型:草原 相关环境特征: 由于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如叶面积较小、叶片内卷等,主要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 二、植物与环境 任务四 环境影响植被 (一)大尺度视角 ①从海南岛出发,经琼州海峡,陆路旅行到黑龙江漠河,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 ②从北京向西一直旅行到乌鲁木齐,又会依次看到哪些自然植被? ③分析我国自然植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总结】 (二)中尺度视角 据图分析“我国天山北坡垂直自然带谱”差异的原因。 【总结】 在中尺度上,受地形的影响,植被随海拔升高而发生变化。 在一定高度的山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变化,形成山地垂直气候带,植被出现垂直分带现象。 (三)小尺度视角 在较为干旱的地区,如祁连山、天山、阴山地区,山地会呈现特别的“阴阳脸”现象,即阴脸是森林,阳脸是草地,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在较干旱的地区,山地阳坡由于蒸发强,水分缺乏,植被稀少; 阴坡由于蒸发弱,水分较多,植被茂密 任务五 植被影响环境 案例探究:塞罕坝的“前世今生” 材料一: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号称“千里松林”。清朝康熙大帝在平定了“三藩之乱”之后,在此设立“木兰围场”,作为皇家狩猎之地。 材料二: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府大肆开垦,后来又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山火,塞罕坝变成“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国家气象资料表明:上世纪50年代,北京年平均沙尘天数56.2天。建国初期,塞罕坝一带已经彻底荒漠化。 材料三:1962年,国家决心建立国有林场,恢复被破坏的植被,经过几代塞罕坝人的不懈奋斗,如今这里绿树遍植、花开草长,绿水青山也换来了金山银山,先后获得“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等国际荣誉。 设问①:塞罕坝曾由一片绿洲变成一望无际的荒漠,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环境要素统一变化的结果,推测其演化过程。 设问②:简述塞罕坝荒漠变林海后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总结】 设问①:历史上过度开垦、伐木等使森林植被破坏严重; 森林植被破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